第410章 遊牧民族的法則(第2/2頁)

被他們綁架而來的人就是奴隸。雖然不是每個草原的居民都是邪惡和殘暴,但是草原是被這些用暴力屠殺掠奪和奴役他人的貴族集團所控制的。隨時間的推移,幾乎所有的平民牧民都被綁架而成為奴隸。

而貴族之間為了爭奪奴隸、牧場驅趕奴隸相互殘殺。因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不具備文明社會的尊嚴意識,除了屠殺和被屠殺、奴役和被奴役以外,不知道人類還有其它生活和和平相處的方式。在弱肉強食的社會,人們心裏已經沒有任何善良和同情,為了爭奪一點草根就可以屠殺兒童。

殘酷的自然條件,讓遊牧民族的生存狀況極為惡劣,他們常常沒有溫飽,為了爭奪食物,父子、兄弟自相殘殺。老幼病殘遭到遺棄是家常便飯。

在任何一個社會,殺人強暴的行為,被社會主流鄙視痛恨。但在遊牧民族社會,這種現象卻非常普遍,是他們生活方式的一種。

蒙古韃子把動物世界的弱肉強食作為生活的準則。當對手強大時,如果不能殺掉對手,就用最謙卑順服態度巴結,騙取對方的信任。然後找機會在幹掉他們。在他們眼裏恩將仇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用來教育後代的各種事跡,無一不是欺騙和暴力屠殺的組合。

所以當你看到蒙古韃子對你恭敬無比,千萬不要幻想他就是你忠誠的奴仆,一旦你落魄了,第一個舉起屠刀向你砍下來的可能就是他。這和人品無關,而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在那個時代,蒙古人惡劣的生存環境,野蠻殘忍、恩將仇報是蒙古人的風俗和本性。

從成吉思汗崛起的過程中,諸如殺兄、背叛、恩將仇報等行為就發生過很多次。他們只尊重強者,即便曾經在你強大的時候,也千萬不要試圖施恩感化他們。在他們眼裏,仇恨與否,取決於你是否足夠強大。

即使是兇殘的韃子都知道施恩圖報,可唯獨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沒有這個概念。對他們必須用草原上的方式來溝通,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們認識到你的強大,然後就是讓他們知道你的鐵血和殘酷。最後才是利用他們奢殺和貪婪的本性為遠東服務。

滿清韃子對蒙古的統治就很有特點,他們面臨的問題也一樣擔心蒙古尾大不掉。但是蒙古草原廣袤無邊,近千萬蒙古人遍布草原各個角落,東西延綿近萬裏。采用種族滅絕的方式根本不可能。

所以滿清自建國起,就以史為鑒,他們首先大喊滿蒙一家的口號分化漢族和蒙古族。看起來,滿清朝廷非常優待蒙古,但實際上滿清在一方面籠絡蒙古貴族的同時,另一方面讓大量的蒙古牧民如同羔羊一樣軟禁在羊圈裏,同時用喇嘛教讓蒙古人變成寄生人口。

滿清通過這些嚴格的法律來隔離蒙古與內地漢族地區的交往,嚴格的遊牧界限強化了草原民族的生態封閉性,而這一點恰恰與遊牧社會的生產力要求不相符合,從而使蒙古人民無法獲得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始終處於遊牧的地位,三百年不能進一步的發展。

但最狠的還並不是限制了蒙古族的文化和經濟發展,而是通過在蒙古地區大力提倡喇嘛教,以宗教之名對蒙古實行一場長期的計劃生育。喇嘛被免除兵役、徭役和賦稅負擔,這一政策實際上鼓勵了廣大平民棄俗從僧,使大批為生活所困的阿勒巴圖,雲集各廟宇,念經修佛,極大地阻礙了蒙古族經濟文化的發展。

《馮玉祥自傳》中曾有這樣的記載:“蒙古本有一千二百萬人。在滿清長期統治的三百年後,已減少至百萬人。滿清利用喇嘛教以統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須當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須當喇嘛;僅有一人可為娶妻生子的平民。當喇嘛者有紅黃緞子穿,又可坐享優厚的俸祿。”

綜上可見,一個人口眾多而又十分強悍的蒙古族,曾經一度征服過歐亞許多國家,建立過一個近百年之久的蒙古大元王朝,在經過滿清三百年的統治後,人口由清初一千多萬下降到辛亥革命時期的一百多萬,整個民族被弄成了一個一蹶不振,不相統屬,人口下降,貧窮落後的弱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