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無力回天,晚唐賢君“小太宗”

一代明君“小太宗”

在唐朝末期的諸位皇帝中,唐宣宗李忱是值得稱道的一位,即位的時候已經三十七歲。唐宣宗大中年間,政治相對清明,社會也比較穩定,李忱本人也能夠勤儉節約,賞罰有度,可以算是一位賢君,因此被人稱為“小太宗”。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是唐憲宗李純的第十三個兒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他雖然是唐憲宗的親生兒子,後來被封為光王,但是母親鄭氏只不過是一名身份卑微的宮女。由於母親地位卑微,李忱出生以後自然享受不到其他皇子那樣的寵愛,只能在一個無人注意的角落裏默默地成長。他從小就顯得呆滯木訥,和其他皇子在一起的時候一句話都不說,宮裏宮外的人都以為李忱的智商有問題,唐憲宗派太醫給他檢查卻查不出問題,只好稟報說長大些就會好的。但是李忱長大成人之後,這種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發嚴重了。

宮中的人紛紛猜測,這可能和李忱在唐穆宗年間遭遇的一次驚嚇有關系。當時李忱去謁見懿安太後,不料正好遇到有人行刺,雖然是有驚無險,但從此以後李忱就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了。此後無論大小場合,李忱就成了專門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對象。有一次,唐文宗李昂在十六宅中宴請諸王,席間大家歡聲笑語,只有李忱一聲不吭,李昂就拿他開玩笑說:“誰能讓光叔開口說話,朕重重有賞!”於是諸王一哄而上,對他百般戲謔。可是李忱始終都像木頭一樣站立在那裏,不管別人如何戲弄他,他連嘴角都不動一下。李昂在一旁笑得前仰後合,其他人也哄堂大笑。可是後來的唐武宗李炎卻沒有笑,他覺得一個人可以在任何時間、場合都不為外物所動,如果不是真的愚笨,那就是深不可測。李炎覺得李忱並不傻,所以覺得有些不寒而栗。

等到唐武宗李炎登基之後,那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李炎越來越覺得李忱內心深處極有可能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他覺得身邊留著這麽一個深不可測的人,遲早是個禍害。於是,種種意外事故開始頻頻降臨到李忱身上。

當時宮中的貴族流行打馬球,皇帝喜歡和親王們一起切磋球技,李忱經常突然從馬上墜落,或者在宮中走路的時候忽然被東西絆倒,從台階上滾下去,摔得鼻青臉腫、遍體鱗傷。

冬天的時候,下了大雪。李忱和諸位親王隨同天子出遊。李忱又一次從馬背上跌落,昏倒在冰天雪地之中,眾人竟然沒有發現。等到夜深了,李忱醒了過來,正好有個巡警路過,將他送回了十六王宅,他才沒有被凍死在雪夜裏。但是心懷不軌的李炎以為李忱這次回不來了,所以當李忱又在十六宅出現時,李炎既驚訝又生氣。

唐武宗李炎氣急敗壞,密令自己的親信宦官將李忱抓起來,在密室裏關了好幾天的禁閉,捆起來扔進了大明宮的廁所中。宦官仇公武看不下去了,便冒死救出了李忱,他把李忱藏在了私家車上,偷偷送出了長安城。李忱離開長安之後,一路向東,隱姓埋名,逃到了浙江安國寺削發為僧,直到後來重返朝中。

等到唐武宗李炎駕崩後,誰來當天子成為了一個難題。光王李忱成了第一人選,因為讓這樣一個呆傻的人當皇帝,方便控制,是一個非常好的傀儡。可是令文武百官沒有想到的是,登基之後的李忱從一個一言不發的呆子,變成了一位強勢的帝王,完全超乎了人們的想象。李忱執政之初,把權貴、奸佞和宦官全都鎮住了。江河日下的晚唐時期,竟然又冒出了一位中興之主,大家對他大加贊許,都稱他為“小太宗”。

唐宣宗李忱很會當皇帝,不但一舉消滅了牛李黨爭,還奇跡般地遏制了藩鎮割據和宦官當權,又從吐蕃人手中將河湟失地全境收復,這一區域已經淪陷了近百年,李忱締造了晚唐的最後一抹輝煌。

當年,李忱被宦官所救,又是被宦官們擁上了皇位,所以他在位期間,對宦官問題只是加以約束,並沒有鏟除。他曾經禦賜玉帶給宦官馬元贄,誰知馬元贄將禦賜之物送給了宰相馬植,馬植帶著玉帶上朝,被李忱認了出來。朝臣與宦官勾結,這件事犯了朝廷大忌,但是李忱考慮到馬元贄掌握著神策軍的大權,而且自己是被馬元贄等人擁戴上台的,所以只是取消了馬植的宰相資格,沒有做太多的懲罰。盡管如此,這一次的敲山震虎效果並不差,宦官和朝臣們都變得收斂、謹慎起來。

李忱一直把先祖唐太宗李世民當成榜樣,將他開創的貞觀之治作為奮鬥目標。他叫人把《貞觀政要》寫在屏風上,經常站在屏風前閱讀。李忱還叫翰林學士令狐绹每天朗讀《金鏡》給他聽,只要是聽到重要的地方,他都會讓令狐绹停下來評論一番。李忱虛心納諫、從善如流,群臣都覺得他威嚴不可仰視。據說朝中的宰相在延英殿與皇帝討論政事時,每次都會汗流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