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賢婦兩全巧安排

王青洪只想著自己的難處,嘴裏還在念叨著,王楊氏心裏已經恨的不行。

三郎回鄉?

丈夫怎麽能說出口。三郎好好的孩子,天資聰穎,讀書刻苦,如今因拜錯師門的緣故,小心翼翼地,連科考考場上都要藏拙。

歸根結底還是當年王青洪看著李禦史在士林的名氣,有心親近,又放不下身段,才拐彎抹角地安排兒子拜師。沒想到等到寧王世發,丈夫全然不顧當初是他安排兒子拜師,驚駭之下,還遷怒到兒子身上。

為了家人安定,對於兒子藏拙的想法,他本是點頭的;可當院試結果出來,他又開始給兒子臉色。

也就是三郎,敦厚純良,換做是個性子烈的,怕是早就父子生嫌隙。

回鄉後,看族人的白眼?

王崔氏視三郎為命根子,王楊氏對三郎的感情絲毫不亞於王崔氏。

她早對夫妻恩愛不抱指望,全部心思都在幾個兒女身上,哪裏舍得三郎受苦。

安排兒子進國子監,兒子有舅家長輩照看,容娘也在京中,姊弟兩個也能相互照應些。若不是安陸還有個王崔氏,王楊氏這個媳婦沒有滯留在外的道理,她都想要留在京城。

不過,即便她跟著丈夫出京,也沒打算隨著丈夫一起去南寧赴任。

幼子四歲,她哪裏舍得帶兒子去那偏僻之地。聽說那邊漢人少,土人多,日子過得極苦,生個病了,連尋個好大夫都難,當地人信奉的多是巫醫。

她也是四十多歲的人來,除了兒女,其他的都是虛的。但凡對兒女有半點不好的地方,她都會極力避免。

加上南寧離京城五千多裏路,往來太艱難,還不如安陸便宜。為了她三個兒女,她說什麽也不會隨丈夫赴任。

她沉默了一會兒,無奈地嘆了一口氣,道:“老爺說的正是。侍書與碧雲兩個長得雖好,到底不是能上得了台面的人。即便我不能陪著老爺去任上,總要給老爺安排個妥當人才好。”說到這裏,揚聲吩咐門口的丫鬟道:“請馮姑娘與楚姑娘過來?”

門口丫鬟應聲下去,王青洪好奇道:“家裏什麽時候多了個馮姑娘、楚姑娘?”

王楊氏道:“老爺忘了,臨出京前,嫂子送了兩個人給我,這兩位姑娘,是嫡親表姐妹,都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因家裏牽扯到寧王案中,被抄家發賣。嫂子早年在娘家時,與她們姊妹的一位故去長輩是閨中好友,看在舊日的情分上,買了她們兩個出來。可京城人多眼雜,實不好安置她們姊妹兩個,便托了我帶出京安置。”

王青洪聽了,臉色很難看,道:“既是逆賊之後,怎麽好輕易收留?要是讓人察覺,說不得咱們都跟著吃掛落。”

他是江西官場出來的,能保全自身已經僥幸,可不想再沾半點幹系。

王楊氏詫異地看著王青洪道:“不過是家中多兩個下人,只要安排的不出格,誰會計較?”

王青洪剛要說話,就聽到門口丫鬟稟告:“太太,馮姑娘、楚姑娘來了。”

王青洪皺著眉,將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端起茶來吃了兩口。

王楊氏道:“進來。”

跟著丫鬟後,兩個年輕女子低頭走了進來,面上帶了幾分驚懼。顯然是聽到王青洪“逆賊之後”那一句,怕被送走。

雖說這兩人都低眉順眼,身上穿著素淡,沒有插金戴銀,可年長的體態婀娜、端莊秀麗,年幼的身形嬌小、雪膚凝脂,竟是一對難得的姐妹花。就是王青洪這見慣美人的,也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王楊氏對王青洪道:“老爺,這年長是馮姑娘,前南昌府通判楚志成的外甥女;年幼的是楚姑娘,楚家的幼女。”又對那兩個姑娘道:“你們跟著我回來有些日子,還沒見過老爺,今日就見見吧。”

說罷,她示意丫鬟取了兩個錦墊,放在二人面前。

說是年長年幼,實際上年長的不過十七、八,年幼的十四、五歲,都是嬌花一樣的年紀。

姊妹兩個老實跪了,齊聲道:“見過老爺。”

聲音甜糯,都是綿軟的蘇語,只這一句,就叫人身上發軟。

王青洪的視線從姊妹兩個身上移開,並沒有開口說話,而是望向妻子。他心中有些疑惑,又有些期待。

王楊氏笑道:“老爺還不叫人起身。都是年輕女孩兒,老爺別板著臉嚇人了。”

王青洪輕咳一聲道:“起來吧。”

姊妹兩個再次磕了頭,才站起身來,依舊規規矩矩,低著頭,端莊文靜,不露半點輕浮之態。

這般氣度,換身裝扮,比一般人家的小姐還氣派。

王青洪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心裏念了念“楚志成”這個名字,倒是初次聽聞,自己在南昌時,南昌府的通判並不姓楚,想來是自己離開南昌府後才上任的。不過能教養出這樣兩位小姐,想來楚家也是個不俗的。只是時運不濟,受寧王拖累,抄家破族,可惜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