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遇犬吠道癡笑出手

三郎說去最好的館子,可是他在京大半年,所熟悉的地方不過是府學胡同到國子監那一片。

因那一代匯集天下舉子,周邊商業倒也算是繁華,有半條街專門是各種茶樓酒館等鋪子,三郎帶道癡去的卻不是那裏。而是過了商業街,轉到旁邊一個略微僻靜的小街,進了街口一個掛著幌子的四合院。

與京城常見的四合院布局差不多,只是偶爾青衣夥計的人影在院子裏穿梭,卻沒有市井茶肆酒館的喧囂聲。

“私房菜?”道癡看了看周邊,問道。

“私房菜?”三郎聽了,想了想,道:“這樣說也算妥當。別看不起眼,卻是這一片最好的館子。裏面的掌勺,祖上曾做過文宣公府的掌勺,後來遷居京裏,就在國子監這裏開了這個館子,只說是為了糊口,不敢侮了孔府名聲,就沒有掛匾額出來。”

怪不得三郎會稱這裏是最好的館子,在讀書人眼中,孔府是聖人門第,尊崇不亞於皇家。從孔府流傳來的孔府菜,能得到推崇也就不足為奇。

早有夥計聽到動靜,迎了出來,一邊殷勤帶路,一邊問道:“兩位客官,可有預定?”

三郎搖頭道:“沒有,臨時過來用個便席。”

夥計將二人引到東廂,裏面都是雅間,路過時,隱隱地聽到裏面的說話聲,也不大真切。

等到了雅間,夥計上了茶水,而後奉上一個竹簡,上面是幾種便席席面。

三郎遞給道癡,道癡擺擺手道:“三哥來過的,還是三哥來點,我客隨主便。”

三郎掃了眼竹簡,點了一套素菜為主的便席。

“聽七哥說,二郎這兩年也沾葷腥了?可還有什麽忌口的沒有?”三郎想著昨日在順娘家的宴席上,也是有雞有魚的,就想起這茬來,開口問道。

“旁的還罷,只是還忌大葷與狗肉。”道癡回道。

最終破了葷腥,還是因王寧氏的緣故。老人家愛重這個嗣孫,怕他有出世之心,也怕他年幼身子骨長不結實,常常為他茹素的事情憂心。

道癡對於佛祖雖沒有什麽不恭敬的,可到底不是真和尚,一來二去的就也破了戒。只是豬肉與狗肉,他是從來不沾的。

早先在書中看宋之前的書上,將豬肉成為“臟肉”,富貴人家是絕對不吃的,只有百姓人家才會養豬吃豬肉,道癡還覺得古代的門閥士紳階層太矯情。

等到了大明,道癡終於明白早先富貴人家不吃豬肉的原因。

大多數的人家,豬舍與廁所是連著的。廁所在上,豬舍在下。只要見過那個建築格局,即便豬肉再香,也不會讓人生食欲。狗肉的道理差不多,所以兩者才被成為“臟肉”。

三郎聞言松了一口氣,道:“這樣就好。你到底是下山了,本不用守著戒。今日匆忙,沒有打發人提前預定席面。改日提前訂了,咱們再來,這裏的燕翅席是最出名的。只是炮制起來耗費功夫,必須要預定不可。”

道癡點頭道:“左右這裏離家也不遠,總有嘗到口的機會。”

三郎沒有再提高家與容娘,道癡也沒有問及,兩人說起學子監裏的事。

道癡雖在陛見時,得了入監讀的口諭,可並沒有其他憑證,將驚蟄留在會同館,就是等陸家的消息。

陸炳也是奉旨入監,這兩日總有章程出來。

國子監雖是最高學府,可與後世的大學還不同。監生分舉監、貢監、萌監、例監。舉監是京城會試落地舉子,貢監是地方官學選送,萌監是三品官以上或勛戚子弟,例監則是監生有缺額時平民通過納粟於官府後入學的子弟。

雖說三郎提前半年入監,可是因國子監內實行分堂教學與積分制,三郎現下還在六堂中初級三堂之一“正義堂”。道癡與陸炳入學後,進的也是初級三堂,只是進的是“正義堂”,還是“崇志堂”、“廣業堂”就不好說了。

按照國子監的升級要求,在初級三堂學習一年半後,經考試合格者升入中級兩堂“修道堂”與“誠心堂”,再一年半後合格者入高級的“率性堂”。

“率性堂”每月有月考,文理具優者一分,理優文劣者半分,批謬者無分,積滿八分者給予出身,入諸司衙門歷練政務,一年後合格者在吏部聽選任官,完成出仕之路。

如此說來,如果不考慮科舉,只想要個國子監出身的話,最少需要五年,實際上在國子監的監生熬上十年八年的不乏其人。

除了一些掛名的貢監與例監除外,國子監在讀的監生年限是二十五歲。如此一來,入學的年紀,就多集中在十五歲上下。

不管是勛貴子弟,還是民間少年取得功名者,這個年紀都是意氣風發、青春張揚的時候,國子監裏就少不得各種爭鬥。

國子監監規本十分森嚴,監生不能外宿,出入國子監也十分不得自由。只是正德皇帝不重視文治,是個十分隨性的皇帝,國子監的管理也松懈下來。國子監的請假與門禁制度,也早就不如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