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考舉?科舉?(第2/2頁)

原來劉德這次的帛書上的內容,寫的極為奇特。

劉啟一行一行看下去,看完第一遍,又看了第二遍,然後又看了第三遍。

良久,他才問道:“劉德這是你一個人擬的?”

先前劉德上了個推恩策,雖然劍走偏鋒,但也還正常。

但這次寫的這個東西,就非常新奇,非常大膽,也非常……好!

帛書上沒有引經據典,也沒有賣弄文字,通篇都只是在講一個事情。

首先劉德在帛書裏提出他想要在長安公開招募十五個有文化能識字的人,這沒什麽好大驚小怪的,但是之後所寫的東西,就讓劉啟暗自心驚了。

這劉德居然打算用一個“考舉”的辦法來選拔那十五人。

在帛書上劉德說除了罪犯之外,其他任何人都可以報名來參加他的這個“考舉”。

然後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從所有參考者中選出十五人,作為他的幫手,因此,劉德請求天子賜他十五個秩比百石的官身名額,用來授予這選拔出來的十五人。

這個考舉,簡直是聞所未聞。

但劉啟通過帛書上的聊聊數百字,瞬間就聯想到了,這考舉拿來給劉德招募十五人,簡直就是浪費!

漢室自立國以來,就飽嘗人才匱乏的苦惱。

沒有足夠的人才就等於沒有足夠的官吏,沒有足夠的官吏來治理地方,所謂的中央集權就是一句空話。

可這人才不會平白無故從天上掉下來,就算能從天上掉下來,作為天子,他又怎麽知道對方是有真才實幹的真能人還是濫竽充數的庸才?

漢室立國數十年以來,為了解決人才匱乏的問題,自劉邦開始,歷代天子都是傷透了腦筋。

什麽給地方下死命令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舉薦任務之類的辦法都用盡了,可朝堂上來來去去的大臣卻還大都依舊是老面孔或者官二代,從底層爬上來的少之又少。

無疑,這對於漢家的江山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而這帛書上所說的考舉,卻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以後或許地方官再也用不著舉薦什麽的了,這考舉若是能實行開來,命天下讀書人,都來考這考舉,那麽,自然當可野無遺賢!”劉啟心裏想著,他自是知道,若這考舉真的推行開來,那些懷才不遇或者自認為懷才不遇的人都會來參加。

只是,問題是,這個考舉是否存在風險?

另外,又該如何保證考舉的公平公正公開,以及這考舉采用什麽標準?

是考黃老派的思想還是法家的刑律,或者儒家的經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