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踏上打臉的征途(第3/3頁)

作為統治者,劉德自然不會大度到會對意圖冒犯他的寬宏大量。

若是善意,可能還有得商量,似這種橫行不法,仗勢欺人的官二代,劉德在天朝的時候,就厭煩了,能殺一個是一個,能滅一窩是一窩,總之,不會有錯!

處理完這些小事,劉德一行再次踏上旅途,穿過華陰縣,前方的道路變得狹窄和崎嶇。

在秦嶺的山間小道攀爬了半日後,壯麗的函谷關出現在了劉德的眼前。

函谷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並轡”之稱。後世的《太平寰宇記》中稱“其城北帶河,南依山,周回五裏余四十步,高二丈”。關城宏大雄偉,關樓倚金叠碧,因其地處桃林塞之中樞,崤函古道之咽喉,因此,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自周室在此建關開始,函谷關下倒下的屍骨,就已數以百萬計。

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合縱攻秦,結果在函谷關下撞得頭破血流,流血漂櫓,死傷數十萬。

去河東有兩條路,一條是從函谷關出關,過弘農,從曹陽亭而入河東,另外一條則是從華陰縣以北,過黃河風陵渡口。

從風陵渡口無疑是最近的,但卻風險很大,此時的黃河,遠非後世那條渾濁的河流可比,此時的黃河名曰大河,水質清澈,急流湧動,在夏季過河,就算是最老練的船工,也不敢保證一定安全。

為了安全起見,走函谷,出弘農,入曹陽亭最為妥當,雖然同樣要過河,但汾陰那段水流平緩,而且江面相對的小了許多。

“殿下……”在馬車之中,汲黯對劉德介紹著他下一步的旅程:“出了函谷,過弘農,從大河而過,就是曹陽亭,曹陽亭以東三十裏,就是大陽縣,大陽縣,故周太伯之封也,有廟曰天子,祭祀著周武王、周太伯與周公召、泰一神等!”

聽汲黯這麽一介紹,劉德立刻就知道,這個天子廟,至少在現在還是有著很重要的政治地位。

當今能祭祀周室賢王與泰一神的廟宇本來就不多,而一個從周太伯時就存在的廟宇,更是難得!

換在後世,這種地方,就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單位。

而在此時,這個大陽的天子廟,估計是和三皇五帝的廟宇一樣重要的祭祀場所。

這樣一來,就要慎重對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