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調查(一)

安邑城,在過去的一天,可謂是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郡守周陽由忽然倒台,讓安邑的百姓一時之間真有些不適應。

但與周陽由倒台相比,九鼎之一就在安邑城中和天子禦駕即將駕臨河東這兩個消息無疑更加勁爆。

商人們永遠是最先嗅到機會的人群。

幾乎不約而同,全城的商人同時開始大肆進貨。

他們什麽都買。

糧食、布帛、銅器、搪瓷、漆器。

傻子都知道,在天子禦駕駕臨之後,安邑必然進入一個空前的繁榮時期。

河東河西河內甚至太原、燕趙的徹侯、諸侯必然會來河東覲見天子。

這些徹侯貴族,當然不會孤身前來,隨行的侍從家眷以及士兵、奴婢,加起來肯定不會是個小數字。

這些人的吃喝拉撒以及衣食住行等消費,加起來,該是個多大的數字?

於是糧價首先上漲,一石粟米的價格,瞬間從五十錢漲到五十五錢。

劉德穿著常服,挽著義婼的小手,信步走在安邑的東市之中,看著往來人群以及繁榮的市面,他的眼中閃爍著不明的神采。

“義縱……”劉德站在一家生意很不錯,人流密集的糧店之前,招招手,把一直跟在他身後的義縱叫到面前來,問道:“你說說看,假如重啟算緍,要怎麽做,商人和豪強才會遵守?”

“算緍?”義縱滿臉不解地問道:“那是什麽?”

所謂算緍,當然不是劉徹發明的。

事實上,發明算緍的人,可能會讓許多人大吃一驚——劉德的皇祖,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當年,劉邦搞出三銖錢,把天下金融給搞砸了,國家財政極度困難,府庫裏都能跑老鼠了。

為了斂財,這個老流氓什麽手段都用過。

算緍不過是劉邦當年斂財的手段之一。

只是這個政策總共就推行了三年,然後劉邦就跪了,呂後上台後廢棄了這一政策。

後來的劉徹推行算緍,其實不過是恢復劉邦的政策而已。只有告緍才是劉徹發明的……

所以義縱不知道也正常。

畢竟自劉邦至今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五十年了,民間和官場估計早就忘記了還有算緍這個政策存在。

劉德於是解釋道:“就是按財產征稅,十萬錢以上,每緍財產征收一算之賦……”

劉德覺得像劉徹那樣一刀切,不管家產多寡,一律征稅,顯然是胡鬧。

但大工商業主和大地主的財富的膨脹速度必須要被遏制住。

因此,劉德思前想後,覺得十萬錢作為起征點,應該是合適的。

家產十萬錢以下免征算緍,十萬錢以上的部分,才需要繳納稅款。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怎麽讓商人和地主豪強願意交這筆錢。

很顯然,假如要是這些家夥真的能遵守法律和規定,後來的劉徹也不至於要用告緍這樣無節操的手段來征稅。

若非萬不得已,劉德不願意重蹈劉徹的覆轍。

畢竟告緍一起,打擊面太大了。

前世劉德雖然沒有活到劉徹推行告緍制度的時候,但通過史記,劉德知道,告緍政策直接導致天下數十萬戶家庭家破人亡,影響人口多達數百萬。

這其中,真正的地主豪強大商人,可能連一成都不到。

剩下的,全部是無辜躺槍的中產階級。

“一緍一算?”義縱聞言連連搖頭道:“公子,這是不可能的……”

一緍就是一千錢,一算一百二十錢,這就是差不多一成二的稅率了!

義縱覺得,假如出現這個政策,商人地主豪強肯定不會樂意。

誰願意將自己的家產分給國家?

哪怕只是一成都不行!

更何況是年年要交一成!

義縱感覺,劉德要是推行這個政策,假如不配合上強力的手段,動用軍隊,到征稅時挨家挨戶的催繳,估計那些人一個錢都不會交。

即使用軍隊催繳,商人地主豪強,有的是手段隱匿財產,隱瞞收入。

到時候恐怕征收來的錢,還不夠給軍隊犒賞的!

寧成卻走上前來,自告奮勇的拍著胸脯壓低著聲音稟報道:“殿下,臣倒是覺得有辦法能辦到……”

他虎視眈眈的看著市集上的店鋪,臉頰抽動了一下,表情似笑非笑,道:“只要朝廷下令,膽敢隱匿不報,隱瞞不納者,若覺,抄沒家產,發配邊塞即可!”

劉德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寧成這個辦法還真是跟他的做事策略一樣,簡單粗暴不講道理。

這個辦法跟劉徹的解決思路差不多。

只是,假如不是實在沒得選擇了,劉德不願意如此。

因為這個法子一旦形成法令,那肯定會產生無數的冤假錯案。

更可怕的是,劉德覺得,到時候肯定會有地方官為了刷政績,層層下達指標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