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5/6頁)

劉德自己卻是呆住了。

改名了?

叫劉徹?

什麽情況?

什麽時候有他的皇祖父的遺詔這種事情的?

他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啊!

劉徹,劉徹這可是前世劉彘十六歲加冠後所改的名字啊!

難道說……

劉德想到了一個讓他瞠目結舌的答案。

為太子改名,先帝肯定有這麽一道遺詔在,只是沒有指名是誰。

畢竟,你要知道,劉德這些兄弟,尤其是太宗孝文皇帝在世之時的十個兄弟,哪一個的名字將來做了皇帝,都會讓天下很為難。

打個比方,劉德的德字,假如不改,將來當了皇帝,道德經啊什麽含德的統統要改名避諱。

另外一個,劉榮的榮字,也是個麻煩事。

所以,漢室素來有皇帝自己改名給天下讓道的傳統,譬如後世的宣帝劉病已就改名劉詢,好方便百姓們。

只是這種改名的事情難道不是應該由他的老爹來決定的嗎?

怎麽就會有一道先帝遺詔?

但不管怎麽說,劉德都知道,他現在只要恭恭敬敬的接過遺詔,頓首叩拜。

於是他附身叩拜著,淚流滿面的道:“皇祖父聖恩垂憐教訓,孫兒銘記於心,不敢或忘!”

然後就恭恭敬敬的接過詔命。

從這一刻起,劉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劉徹!

聽著這個場景,竇太後悄悄的低下頭。

先帝確實是留著這麽一份遺詔在的。

但是,卻並非是指定給某個皇孫的,在名字那一欄是空白留著的。

竇太後現在都還記得,兩年前,先帝臨終之前跟她說過的話:“漢家以德孝治天下,朕托於億兆萬民之上,略有薄名,朕之後,若有皇孫成器,用此遺詔,以朕之名,懋其哉!使之權勢自固,無有廢立之疑!”

……

劉德哦不劉徹接下遺詔,含淚再三叩首。

此時他心中十分清楚,太宗孝文皇帝在此時意味著什麽?

想想南陵鑄錢作坊裏一聽到這六個字就淚流滿面,叩首跪拜的老工匠們,看看河東的大陽縣,那些雖然饑腸轆轆,但卻還是念著漢室的好,沒有造反的農民們,再想想即使百余年後,起義的農民軍,對其陵墓秋毫無犯的敬重。

就能知道,這份遺詔,分量有多重。

等同於坐實了劉徹是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繼承人。

想想看天朝太宗皇帝指定的隔代繼承人是個什麽情況,基本就能猜到劉徹如今的情況了。

毫不誇張的說一句,劉徹從此地位可謂固若金湯,無人可以撼動,就算他的皇帝老爹也不行!

因為這是太宗孝文皇帝的意思,想要違背的,就是忤逆!

“劉榮前世怎麽沒有變成劉徹?”劉徹玩味這個問題,陷入了沉思,但也只想了一會,他就自動自覺的躬身退回自己的位子,坐了下去。

劉德雙腳剛剛跪坐下來。

馬上,朝臣們就開始動了起來。

傻瓜都知道,現在就是建冊立大功的時候,再不行動,讓儲君看到了,說不準還以為自己對儲君有意見呢!

於是,禦史大夫朝臣,第一個出列朝著天子和太後叩首拜道:“臣晁錯,上奏陛下,太後,蚤建太子,以重宗廟,皇子劉徹,淳厚慈仁,可為太子!”

即使晁錯覺得已經更名劉徹的皇次子會影響自己將來的一些計劃和政策,但此刻,太宗孝文皇帝的遺詔在,誰敢不支持,誰不支持就是反對太宗孝文皇帝,反對太宗孝文皇帝就是反對天子,就是自絕於天下!

桃候劉舍也出列道:“臣早前已向陛下建言,請立皇次子!臣其再建言之!”

就連周亞夫都出列了,拜道:“臣以為禦史大夫、桃候所言甚是!”

於是,軍方大將,欒布、儷寄、韓頹當紛紛出列拜道:“臣等附議!”

徹侯勛臣們也拜道:“臣等附議……”

齊刷刷的跪下了上百人,這樣的壯觀場面,在整個漢室歷史都不多見。

終於,代王劉登也出列道:“臣劉登謹奏陛下、太後,聖明無過太宗孝文皇帝,請立劉徹為太子!”

代王一出首,這下子,就連梁王劉武也不能再安坐了,只能出列道:“臣劉武謹奏陛下、母後,臣附議代王!”

他要是不出聲,那罪責就大了!

一條忤逆先帝遺命的罪名,就能讓其吃不消!

於是,緊隨劉武之後,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等也出列拜道:“臣等附議!”

劉閼立刻就挽起袖子加入占據,叩首拜道:“父皇,皇祖母,臣閼亦附議,皇兄為人純孝,慈愛兄弟,當建太子!”

這時候,劉榮再不情願也只能下場:“兒臣附議……”

這話一出口,劉榮只感覺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劉徹此刻心中有一種血脈僨張的感覺在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