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來自印度的消息

劉徹系好綬帶,然後,帶著張湯等人走了出去。

原本還三五成群的湊在一起議論的擅權們,見到劉徹出來,紛紛跪下來:“小民等拜見太子殿下!”

劉徹隨便看了兩眼,這八十五個擅權,每一個的精神氣勢都還不錯,在穿者打扮方面,這些擅權跟是別出心裁,讓劉徹頗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觀察了兩眼後,劉徹確定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這些擅權或者他們背後的家族,對於他這個太子還是充滿敬畏的。

至少,在面子上和裏子上,都會遷就一些。

不然,不會出現現在這樣的情況。

關中七十五縣無論遠近,每一個縣的擅權都出現在了思賢苑。

甚至沒有一個遲到的。

想想了,劉徹知道,這也是現實。

在中國,真正當家做主的永遠不是商人,而是手握殺死大權的官僚。

所謂破家縣令,滅門令尹。

鈔票再多也頂不過刀劍的鋒利。

只是……

看著這些擅權,劉徹向前一步,張開雙手,道:“諸位請不必多禮,今次,孤請諸君前來,乃是有事請教各位地方賢達……”

擅權,雖然是商人,但,在漢室朝廷眼中,他們卻不算商人,可以不受市籍的約束。

這乃是因為,擅權的地位,與鄉間的鄉老相等。

是國家政權的延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擅權們也屬於統治階級的一員。

是以劉徹才能光明正大的在思賢苑中與這些人相見。

否則的話,身為太子,卻接見操持末業的商人,這傳出去,輿論立刻就要沸騰!

眾人站起來,齊齊躬身:“多謝殿下,殿下倘若有所差遣,我等必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劉徹嘴角微微一笑,讓自己的態度盡量變得親和起來,心中卻是吐槽著:“赴湯蹈火?萬死不辭?信你們才有鬼!”

前世之時,吳楚之亂,關中商人幾乎集體騎墻觀望,甚至都準備好了迎接吳王入繼宗廟的儀式和程序,只等吳王入長安,就三呼萬歲。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平叛大軍出征,隨軍的徹侯竟然找不到貸款的地方。

最後只有無鹽氏出貸五千金給周亞夫,解決了徹侯們出征費用。

而其利息竟然高達十倍!

每每想起這個事情,劉徹心裏就很不舒服。

身為統治者,他心裏的潛意識深處,對於一切可能的叛賊和逆臣,都有著十倍戒心。而商人們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根本不會劉氏的忠臣,只是一些被利益驅動的家夥。

但無鹽氏居然敢放那麽高的高利貸,最後還本息全部收回。

這就讓劉徹多少忌憚關中的商人。

這幾天,劉徹惡補資料,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譬如說,此時,商人們雖然會跟官僚勾結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

但是,他們卻還沒進化到給官員幹股和分紅的程度。

一般來說,這些商人只是按季度孝敬一些錢帛給他們的關系戶。

因而,劉徹暫時還不用擔心,動了這些商人,會出現明代的晉商集團和鹽商集團那樣的瘋狂反撲。

也就是說,這些商人,雖然背後都有著保護傘和靠山,但那些保護傘和靠山,並不一定會真的站在這些人一邊。

答案很簡單,沒有幹股和分紅的話。

那張三可以孝敬,李四也同樣能孝敬。

官僚們犯不著為了每年固定的孝敬而賠上自己的前途、名聲和烏紗帽。

這與明代的晉商集團和浙商集團在明代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

畢竟,自己的東西跟別人的東西,那是兩個待遇!

這麽想著,劉徹心裏就有底了。

誠然,關中的幾個大家族跟宮廷和朝野有著緊密的聯系,年年歲歲也都有著大量的財富被孝敬給宮裏和朝廷的大小官員。

但是,這樣的利益紐帶很脆弱。

一旦風聲不對,立刻就會有大批官員斷尾求生,甚至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對原本孝敬他的商人,大打出手。

就如前世小豬發布告緍令後,大批大批的過去的商人家族紛紛破產。

卻沒有一個當官的站出來為商人們說過一句公道話。

不可能會出現明代那樣有人稍微一動商人,立刻大批的清流跳出來大喊:不與民爭利。

是以,說實話,劉徹真要豁出去了,絕對能把整個關中的商人和世家洗一次!

殺他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只是……這事情固然做起來是很爽的,但爽完之後怎麽辦?

不值得!

劉徹是太子,跟這些商人是兩個不同階級的人。

犯不著為了商人搭上自己的政治聲譽。

你要知道,當初劉徹的老爹在長安街頭一棋盤砸死了吳王太子,到現在,朝野還在有人悄悄議論這個事情。

毫不誇張的說,此事將成為劉徹老爹一生的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