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終結

“既然父皇也知道了,那孤也沒有意見……”劉徹淡淡地答道。

一樁政治交易而已。

在皇室,類似這樣的交易,將會層出不窮。

真想杜絕這樣的事情?

好辦!

坐上皇位,執掌君權,口稱朕躬如何如何!

況且,像這樣送妹子上門的事情,不是應該喜聞樂見的嗎?

晁錯聽到劉徹的回答,也不意外。

在宮裏有人,這始終是漢室政治鬥爭中的決勝法門。

多少英雄豪傑都是死在宮裏無人這一點上的?

最重要的是,在現階段,與太子聯姻,是晁錯給自己,和他那個不知道從哪裏聽說了他捅出一個大簍子,要沒法收場了的老爹一顆定心丸。

此事只要成功,即使是整天在耳邊絮絮叨叨的父親,恐怕也沒花說了。

“家上……”晁錯露出一個輕松得笑容,平靜的對劉徹道:“臣這就去命楊中丞來見您!”

劉徹斜著眼角看了晁錯一眼。

太史公還真沒說錯啊!

晁錯這個人為人陡直刻深。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對敵人殘忍,對自己更殘忍!

這樣的人,要是知道臉皮是什麽玩意,那才奇怪了……

不多時,禦史中丞楊奮就受命前來拜見劉徹。

晁錯等楊奮到來以後,就找了個借口,出去了,留下楊奮與劉徹單獨相處。

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實際上,漢室的禦史大夫,並不怎麽管禦史們,禦史大夫的本職工作還是輔佐皇帝,傳達皇命,同時協助丞相完成政策的制定、每年的考績等。

譬如後來宣帝時的谷永就說過:“禦史大夫內承本朝之風化,外佐丞相統理天下,任重職大……”

漢書中有:“事下丞相,禦史(大夫)案驗甚急……”“湯每朝奏事,語國家用……天下事皆決於湯”等等零散的記載。

具體到此時,按照劉邦定下來的規矩。

漢室的政策確定後,是由禦史大夫將皇帝的意思和旨意,傳達給丞相,再由丞相頒布天下實施。

如史記就記載了高帝十一年的詔書傳遞程序:“高帝下禦史大夫昌(周昌),禦史大夫下相國瓚候(蕭何),相國下諸侯王。”

是以,實際上,漢室的禦史大夫,並不管禦史大夫衙門的具體工作。

禦史大夫衙門的日常工作和管理,全部是由禦史丞和禦史中丞完成的。

這是因為,西漢的禦史們的工作內容,並不僅僅只有後世唐宋明的禦史們那樣吹吹牛逼,彈劾一兩個貪官,風聞奏事那麽簡單輕松加愉快。

事實上,在最初,禦史們是秦國宮廷的一個小官。

簡單點來說,就是秦始皇把服侍他的一幫親信秘書,提拔起來,用來加強君權。

自秦至漢,禦史們能管的事情多了去了。

有時候,他們要管工程。

譬如史記中就能看到多處地方的監察禦史幹起了工程督造的活的記載。

如漢書《嚴助傳》中就有“使監祿鑿渠通道”的記載,所謂的這個監祿,指的就是一個名祿的監察禦史。

有時候,他們還得管理宮廷秩序,維護皇家禮儀。

譬如最初,叔孫通搗鼓出了一套復雜的廷議禮節,誰表演給劉邦看的?

答案是禦史和侍中……

是以,禦史在此時是分成兩種的,一種就是過去秦代的禦史,幹的是秘書的活,專門伺候皇帝。

不過這個業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演變,漸漸的被後起之秀少府的尚書等文官取代。

禦史們於是就紛紛改行,做起了監督和彈劾一類的言官工作。

不過,在西漢,言官什麽的,可沒有風聞奏事的特權,更沒只要戴上一頂為國為民的大帽子就可以胡說八道的特權。在這個時候,禦史彈劾,要有理有據。

特別是當涉及到兩千石以上巨頭時,必須要有來自皇帝的授意或者暗示,他們才會開噴。

譬如前段時間,王恢和陶青就是典型的例子。

沒垮台前,一個彈劾的禦史也沒有。

剛一倒台,馬上就被人踩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賊子”,不管有的沒的,屎盆子都扣到了這兩個的腦袋上。

在此時而言,禦史最大的業務,並非是彈劾。

恰恰相反,禦史的主要工作是考察和評價某位官員的施政。

給出評價後,由百官會同皇帝一起審議,以決定這個官員的升遷和前途。

而具體到負責這一工作的禦史中丞楊奮。

楊奮的本職工作就是考察天下文書計薄,總管外督監察禦史,檢查所有公卿上奏文書。

因此,劉徹從一開始,就是來找楊奮幫忙的。

但是,沒有晁錯的點頭,楊奮不可能幫他!

因為,體制就是這麽設計的。

除了皇帝,沒有人能繞過禦史大夫直接對禦史下令,更不用說指使禦史參與到給地方官員施壓的這個步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