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勝利者決定一切(第2/5頁)

甚至就連臣子和百姓也不喜歡一個性子軟的君王。

後世的班固就毫不客氣的評價元帝“柔然好儒”,這在當時可不是什麽褒義詞!

至於惠帝劉盈,此時輿論普遍毫不客氣的指責他是個“仁弱之君”。

所以,劉徹很清楚,自己絕對不能落下一個“心軟”的印象給人。

劉徹想了想叩首道:“父皇容稟,兒臣是這樣想的……”

他擡頭看著自己的老爹,堅定的道:“兒臣鑄錢前後,曾經仔細翻閱和對照古今鑄錢的得失,抱著為社稷江山千秋萬代考慮的心態,才定下了這五銖錢的比例!”

天子劉啟聽了,眼睛微微睜開,點點頭道:“說下去……”

他這個皇帝,對數字和數據格外的敏感。

劉徹躬身拜道:“父皇,戰國鑄錢雜而勃亂,然,以秦半兩錢一統天下而告終……”

“秦半兩錢,重十二銖,自我漢家興盛以來,歷代皇祖皆深感秦錢重而不便,於是分別行以三銖,八銖、四銖等支錢,仍然以半兩錢行之,民得其便而國庫充裕……”劉徹厚顏無恥,腆著臉皮給自己的祖宗臉上貼金。

這事情,以劉徹穿越者眼光看來,劉家皇室的節操掉的比空一格還多!

秦代的錢重十二銖,單以重量來看,四倍於劉邦的三銖錢,三倍於現下流通四銖錢。

但,老劉家卻下令,不管秦錢還是漢錢,統一按照半兩錢的面值算。

這等於說,劉邦坐了皇帝以後,什麽事情都沒做,就先來一場四倍規模的通貨膨脹,這樣程度的大規模通貨膨脹,漢室能活下來,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的影響。

即使是空一格的金圓券政策,也不過如此!

不過話又說回來,想讓劉邦這個四十八歲前還在沛縣欺男霸女的流氓頭子,理解什麽叫金融秩序,確實是比較難的……

劉徹堅信,劉邦當年大概是一拍屁股就做出的這個荒唐決定……

是以,呂後掌權後,馬上就行八銖錢來穩定市場。

從三銖到八銖再到四銖,漢室基本也算是摸著石頭過河,走完了貨幣改革的大半路途。

只是這交學費的跟後世一樣都是天下百姓。

劉徹一邊在心裏面腹誹著自己的皇祖們,一邊大義凜然的道:“然兒臣卻從歷代記載中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事情……”

劉徹想了想,道:“兒臣讀書,戰國初年之時,李悝於河東變法,當是時,粟米一石五十錢!是以李悝對文候言:今一夫狹五口以治百田……石三十,為錢千五百!”

天子劉啟聽了點點頭,這段記載,和李悝的這個言論,當此之時,在朝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幾乎將之奉為圭幣,視為執政者的必讀之書。

“太子想說什麽?”天子劉啟奇怪的問道。

劉徹擡頭道:“回稟父皇,兒臣過去常常為此困惑,李悝之時,粟米一石值錢五十,如今粟米一石,豐年之時,也才四五十錢,也就青黃不接之時,米價曾到八十,九十……”

天子劉啟聞言微微一愣,他好像明白了些什麽,但一時間腦子沒能轉過彎來。

劉徹繼續道:“李悝之時,河東畝產一石半,號為天下膏腴之地!”

“如今關中畝產兩石者,不過下田而已,上田畝產四石比比皆是……”劉徹眨巴著眼睛,看著自己的老爹,道出了核心之地:“兩百年間,畝產倍增,而米價幾乎未漲……且僅秦錢而論,彼時一錢當我漢家三錢之重,兩三百年時光,畝產倍增,錢制縮小,而米價紋絲未動,兒臣以為這很奇怪!”

何止是奇怪!

李悝所處的戰國初年,韓魏趙剛剛分家,流通的貨幣還是晉國的布幣,布幣僅以後世出土的那些布幣來看,重量肯定是比秦錢重得多!

於是,在漢代,就出現了這麽奇怪的現象。

幾乎三百年時間,作為主要議價商品的糧食,居然出現了比三百年前還低的價格。

通過一個簡單的數學計算,就能得出這裏面的怪論。

即以目前米價與李悝時代米價恒定為五十錢,取李悝時代的布幣為十二銖計算。

也就是說,畝產翻了兩點五倍,幣值貶值了三倍。

但米價卻沒有變化……

就好像這個世界不存在通貨膨脹一樣……

最重要的是,物價非但沒有出現通貨膨脹,反而出現了詭異的緊縮現象。

這還沒考慮加入三百年的人口變遷以及土地變化。

任何一個後世,上過中學,見過世面的人,都能一眼就看出,這個時代的經濟和金融被人為的畸形限制了。

當然,想要讓西元前的人理解並且知道後世的經濟學,這無疑是一個地獄級難度的任務,基本沒有可能成功!

但這並不妨礙天子劉啟也疑惑和困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