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第二次考舉(一)

是夜,太子宮甲觀主殿燈火通明。

汲黯、張湯、顏異、寧成、商容、主父偃等六人各居其位,臨襟正坐,擡頭看著上首的太子。

劉徹微微擡手,看著在座的六人。

他臣子雖多,但真正的心腹大臣,卻不過屈指可數。

就是這六人裏,真正的中堅,還是汲黯、張湯、顏異三人。

其他三人,就有些打醬油的嫌疑了。

至於更底層的鄭當時、蠱臬柔什麽的,就有些類似後世NBA的角色球員。

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任何一個團體,都是金字塔的結構,越往上人數越少。

只是,劉徹心裏還是有些不滿意。

穿越加重生,辛苦這麽久,以太子之尊,才收集了這麽點人才,甚至沒有發現一個前世所沒有,但今生因自己而崛起的真正人傑。

想了想,劉徹也只能嘆口氣,將這個遺憾暫時放在一旁,全神貫注的看向在坐諸臣,道:“吳逆敗局已定,朝野皆議,改國歸郡諸事,卿等以為,孤當如何應對?”

周亞夫奇襲淮泗之後,不是笨蛋,都看出來了,這吳楚聯軍敗亡指日可待。

在這樣的局面下,人心浮躁,不知道多少人跳出來開始兜售、邀功。

議的最多的,當然是改國劃郡。

吳王劉濞的吳國被廢除,自然是理所應當,毫無疑問的事情。

但是,到底是將吳國分成幾部分分封給諸侯皇子呢?還是幹脆全部劃為郡縣,直屬中央管理?

另外,楚王戊雖然沒有參加叛亂,但是其子以及其臣屬,許多卻都是被動或者主動的參與了進來,要不要追究楚王的責任,楚國是否還能繼續存在?

為了這些問題,朝野上下是吵得不可開交。

但,劉徹透過問題的表面看本質,卻發現,這些家夥雖然看上去各自主張南轅北轍,然而實際上,在吳楚兩國的問題上,是兩個派系在角力。

一派是以朝臣為主,雖然打著的旗號五花八門,但總體來說,卻都是希望廢除封國,改為郡縣,加強中央集權。

另外一派則是貴族公卿以及諸侯王子弟為主,希望保留吳楚的封國體系。

這很容易理解。

朝臣自然希望自己能管的地盤越來越多。

而貴族公卿諸侯王子弟,則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這其中,還有劉徹的幾個兄弟在蹦跶。

蹦跶的最歡的,無疑是常山王劉非。

這貨前世就是趁機抽冷子,占了劉濞的大部分封國,以廣陵為都,建立了江都國。

可謂是吳楚之亂中獲利最豐厚的人。

但劉徹卻不想把江都給他。

站在劉徹的立場上來說,劉非最好還是留在原地比較好。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

未來的江都國,劉徹打算留給自己的胞弟劉閼。

劉閼當江都王,對劉徹來說,好處有很多。

首先,劉閼對自己這個太子大兄,言聽計從,將劉閼改封到江都,那劉徹以後的許多計劃都可以打著江都王的旗號進行了。

其次,未來的江都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無論是繼續開發江南還是經略三越,甚至進而點開大航海的天賦樹,缺了江都的造船業和造船工匠,劉徹還真玩不轉。

是以,劉徹是鐵了心,要把劉閼這個河間王變成江都王。

但怎麽變?

劉閼一無功社稷,二又不曾在皇帝老爹那邊有什麽好印象,想要運作,將他該封到江都去,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必須先營造起輿論。

最起碼也得有個炮灰先跳出來向朝廷進言,改封劉閼為江都王的好處。

是以,劉徹打算把這個難題交給他的大臣們去思考,去考慮,總之他只要劉閼變成江都王!

於是,劉徹只是稍微頓了一下,甚至沒有給臣子們發言的機會,就徑直道:“孤意以為,吳國鎮撫江南,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非委以親番鎮壓不可……”他頓了頓,接著道:“此番吳逆起兵,諸侯無有勤王奮勇向前者,獨梁王為國家社稷,奮勇殺敵,親跪六將軍,托付大任,孤實敬服也!”

話說到這個份上,再不懂的,就是傻X了。

正所謂聞弦歌而知雅意。

張湯第一個反應過來,立即出列拜道:“啟稟家上,臣湯昧死以聞: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為防吳逆故事再番出現,臣願請奏天子,宜褒儲君手足……”

劉徹一母三兄弟,作為臣子的他們,當然知道,劉徹與長兄劉榮,關系不咋樣,但與胞弟劉閼,手足情深,甚為親密,於是,顏異也出列道:“臣以為,河間王閼,允文允武,可嘉為大國之君,鎮於吳地,為漢藩屬……”

劉徹滿意的點點頭,道:“孤替河間王謝過諸卿繆贊了!”說著一拜,擺明了要張湯與顏異等人去想辦法,運作劉閼改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