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重賞!(第2/4頁)

於是,去年九月,紀嘉忍無可忍之下,上書朝廷,以紀恢無德為理由,廢除了紀恢世子的身份,改立次子相夫為世子。

這下,徹底惹毛了紀恢。

這貨居然幹出了一件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事情。

吳王劉濞起兵以後,紀恢就在長安散布漢軍必敗的悲觀言論。

倘若這樣也就罷了。

這貨還堂而皇之的宣布要起兵響應劉濞。

本來,這就是個鬧劇!

長安人人都知道,這紀恢就是個瘋子,神經病,二百五。

也沒有人搭理他。

但是,這貨日前居然跑到了禦史大夫衙門前,公然叫囂要謀反。

嗯,一個人單槍匹馬,來到禦史大夫衙門前,喊謀反,詛咒君父。

這等於天朝有個官二代,跑到了天安門前,中南海前,舉著牌子大喊,GCD下台,這就是找死啊!

縱使晁錯眼睛瞎了,耳朵聾了,也不可能放過此人。

於是,紀恢鋃鐺下獄。

整個過程,紀恢沒有反抗,沒有掙紮,反而面露微笑。

經過審訊,紀恢對於他的罪行供認不諱,他也坦承,他這麽幹,就是要弄死他爹紀嘉和他弟弟紀相夫。

他就是要把那個看不起他的老爹和那個搶了他位置的弟弟拉下水。

不得不說,這紀恢果然是個瘋子,神經病。

但是,問題隨之而來了。

紀恢的行為,大逆無道,必然是要腰斬棄市的!

但是,按照漢律,謀反、詛咒君父,夷三族!

也就是說,紀恢的罪行,無論他老爹和他的弟弟,母親甚至外祖父家族,是否知曉,是否贊同,是否參與,一律株連!

要是堅持依照法律來辦的話,紀恢的老爹和弟弟還有母親以及整個襄平侯家族,統統要處死!

倘若是別的案件,那也罷了。

但此案,卻是給漢室朝廷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紀恢的行為,分明就是故意要報復紀嘉和紀相夫。

倘若依照漢律執行。

紀恢腰斬,其家族全部死罪!

那麽以後,有人在爭奪家產或者對父母的安排不滿意,橫下心來,學習紀恢的榜樣,怎麽辦?

這就好比後世,南京老太太一倒地,全國道德水平下降一大半,道理是一樣的。

這會帶來一個道德上的勃論。

給壞人可乘之機,甚至還會引發整個社會秩序與倫理道德的崩潰。

而不追究此事,那麽,國法何在?法律還要不要維護了?

以後再遇到有人謀反,那人的家族拿紀恢的例子出來說事,怎麽辦?

這裏,就必須要提到一個關鍵的事情了。

那就是漢律,有判例的存在。

漢室律法判決,是繼承了秦代的法律精神,某案,若有先例可循,那就依例判決。

譬如張釋之當年做出的許多裁決,都成為判例,為當世官員斷案的依據。

後來,董仲舒以春秋決獄,依照春秋記載的案例來裁斷司法,同樣是因此而來。

是以,這個案子,一出現,立即就引爆了輿論。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壓過了前方的戰事,成為了朝堂上爭論的焦點。

到底是人情大於法律?

還是法律高於一切?

法家舌戰群雄,黃老、儒家自也是不肯罷休。

這是道統之爭,是理念之戰。

輿論滔滔,劉徹在旁邊看著,心裏也是焦急不已。

因為他清楚,此事,一個弄不好,就要變成西漢版本的大禮儀、牛李黨爭了。

因此,他不能坐視不理,必須插手此事,盡快為這個爭論畫上休止符!

前世,此案劉徹也曾有所耳聞。

不過,那個時候,他已經遠在河間,對此,印象並不深,加之時日久遠,印象有些模糊了。

他只隱約記得,此案,最後是和稀泥了。

但具體過程與方法,卻是已經記不大清楚了。

是以,他才要請教自己的大臣們。

尤其是張湯,汲黯以及寧成與主父偃。

張湯與寧成是法家出身,但與其他法家大臣不同,這兩人並非是原教旨主義者,是那種會抱著法家的死板觀念,不肯變通之人。

尤其是張湯,提出了儒皮法骨這個理念的人,豈會是摳字眼的人?

至於汲黯,作為黃老派的代表性人物,劉徹也想聽聽,汲黯對此的看法和意見。

而主父偃,素有機智,或許能想到一個解決辦法,也說不準!

張湯看了看劉徹,其實,他最怕的就是太子問他這個事情。

襄平侯家出的這麽一個二百五,別說是他,就是晁錯的老師,張恢,對此,也是一籌莫展。

法律規定了,謀反者族。

這條律法是不容商議的!

否則,謀反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

沒有了震懾,這天下野心之輩還不蠢蠢欲動?

但是,真要依照律法執行,紀嘉何辜?紀相夫何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