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冬小麥(一)

事實上,有關冬小麥的推廣和普及工作,早在去年,劉徹讓人編纂《新農書》時,就已經讓人做好了這方面的技術準備。

但,當時時機還不成熟。

冬小麥能成為主食,那是因為後世磨坊技術的發展,使得百姓可以借助畜力或者水力,將小麥磨成粉,然後制成面條、包子、饃饃等食品。

但,當時,水力磨坊連個影子都沒有。

強行推廣冬小麥,唯一的結果,就是——老百姓們怨聲載道。

漢室關中的農民,尤其是底層的自耕農,可是非常彪悍的!

惹毛了他們,皇帝也照罵不誤!

譬如,歷史上小豬就曾經被罵了個狗血淋頭,還發作不得!

但現在水車出現,並且得到了劉徹的大力推廣。

目前劉徹流經上林苑的多條河道旁邊,像立樁子一樣,大規模的鋪建水車,用於提取河水,灌溉上林苑中的土地。

到現在為止,少府已經在上林苑中鋪設了三百多台大小水車,灌溉接近一萬頃的土地。

被水車灌溉的農田和沒有水車灌溉的農田,那糧食產量,幾乎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尤其是對於許多土地肥力已經耗盡,土地開始鹽堿化的農田來說,水車的灌溉+人畜肥料以及挖河泥等措施的推行,一下子就將這些本來已經淪為下田的土地,重新變成了上田,看著田裏茁壯成長的粟苗,租種上林苑土地的農民,嘴巴都笑的合不攏了。

對劉徹來說,水車既然已經鋪設好了,那麽,只拿來提水,無疑是對資源的浪費。

因此,在一些臨近皇莊的水車旁邊,劉徹讓人做了幾個簡單的水力磨坊,借助水力,將小麥磨成粉。

這個技術,並非是什麽高科技。

墨家的科學家們,只用三天就搞定了。

現在,在少府的庫房中,已經堆積了數百斤剛剛磨出來的面粉。

少府的廚令衙門中的數百位廚師,正奉著劉徹的命令,日以繼夜的研究,怎麽把面粉變成面條、包子、饃饃甚至餃子。

這些暫時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摸索。

但一點都不妨礙,劉徹準備推行冬小麥種植的決心。

畢竟,比起粟米來,麥子是前途更光明的作物。

粟米的產量,在農業社會時代的極限,已經快要到達。

而小麥則潛力無限!

同樣一畝土地,即使是在如今,小麥的產量也比粟米高!

更何況,麥子比粟米,對水的需求要低。

當然相對的,小麥需要更加科學的種植規劃以及照料。

想跟種粟米一樣,一個家庭五口人就能照料百畝土地,幾乎不太可能。

這也是西漢以後,中國再也沒有誰提什麽“一夫五口治百田”模式的原因。

只是,相對於目前來說,想要推廣冬小麥,對於劉徹以及漢室政權,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首先擺在劉徹面前的難題就是:老百姓拒絕接受小麥成為主食。

在這個時代的關中,糧食是分等級的。

第一等的是高粱米,只有貴族以及官員才能常常吃到,尋常百姓,只能在過節時吃上一點。

第二等就是粟米,是百姓的主食。

第三等的是小麥,願意吃小麥飯的人,在關中只有最窮的農民。

其他人,但凡日子能過的下去,是不願意吃小麥飯的。

第三等的,則是大豆。

大豆在這個時代,一般是作為飼料使用的……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基本上沒有百姓會願意大規模種植小麥。

現在關中種植小麥的土地,基本上都是那些下田以及鹽堿地。

大抵屬於類似廢物利用的一種心態。

回宮以後,劉徹就召開了一次推廣冬小麥種植的會議。

參加會議的,基本都是內朝的官員以及劉徹的心腹。

這個會議,基本上也是一個任務分配的會議。

因為劉徹心裏面以及制定好了怎麽推廣冬小麥種植面積的計劃。

因此,在會議一開始,劉徹就開明宗義的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此話,雖然有些偏頗,但朕以為,頗有可取之處!”

“推廣冬小麥種植,就要用此話來推行!”

一開始,劉徹就以強硬的姿態,為冬小麥的推廣定下基調。

因為他深知,別說是老百姓了,就是下面的臣子,恐怕也不會理解他執意推廣冬小麥的態度。

因為,現在的漢室,不是那個被小豬搞的天下疲憊,民生艱難的漢室。

現在的漢室,階級矛盾還很緩和,土地問題還不突出。

假如說天下歌舞升平,人人安居樂業,是在吹牛逼,但,民眾生活大體還能過下去,破產的農民也沒有占據社會主流,這卻是事實。

所以,在這樣的局面下,皇帝忽然要推廣向來被視為雜糧,只是一般民眾在青黃不接的時節用來填肚子的小麥,臣子們都會感到匪夷所思,甚至覺得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