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曲線興國

想著虎賁衛與羽林衛,衛馳就感覺自己的牙有些疼。

這兩個天子親軍,成立以來,簡直就成了漢室其他軍頭的噩夢。

裝備、待遇什麽的也就算了。

畢竟天子親軍嘛,行頭什麽的肯定要光鮮亮麗一些啦。

不然出門丟了臉,那可是整個漢軍的恥辱!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兩貨恬不知恥的上跳下竄,搶班奪權了。

一幫不過從軍兩三年,甚至才服役一年的隊率、司馬,堂而皇之的空降到了南軍與北軍,按著各自級別,坐鎮著武庫、宮門和城門等關鍵位置。

一幫寒門子弟,甚至,家臣後人,搖身一變,佩著朝廷印綬,沐猴而冠,言稱本將,口說卑職,讓許多人暗地裏都恨得牙咬咬。

譬如衛馳,他是樂平簡候衛無擇的庶子。

其父無擇公,是追隨高皇帝從山東殺到長安的老卒,一路積公累至衛尉,雖然沒趕上高皇帝分封天下,沒上那個漢初功臣名單,但在孝惠皇帝四年追溯功臣戰功時,還是成功的因為在滅趙戰爭中的戰功,被封為樂平候。

而他老爹,有個死對頭,名叫張旭。

當初,衛無擇與張旭同在漢軍大將皇?麾下用事,兩人同樣都是郎官,而且還是老鄉,都是沛縣人。

那感情,自然好的就差穿一條褲子了。

但這個世界上哪裏有什麽不變的兄弟手足之情?

當年,陳余與張耳,號稱是刎頸之交,生死相托,陳余甚至一度視張耳為父為兄。

但那又怎樣?

臨到頭,兩人都是恨不得讓對方趕快去死。

為了讓張耳趕快去死,陳余先是幫漢,建立漢-趙-齊反楚同盟。

等到發現張耳居然就躲在劉邦那裏,並沒有死的時候。

陳余立刻就發動大軍,反戈一擊。

幾乎差點就擾亂了整個戰局,即使如此,漢軍也是損失慘重。

衛馳的父親與張旭的交情最終的結局,也如張耳陳余一樣,最終反目成仇。

具體是因為什麽原因,衛馳不大清楚。

但自打他有記憶以來,張旭這個名字,就是老頭子的忌諱。

甚至老家的樂平侯候府中,一個姓張的下人也沒有,名字帶旭字或者與之諧音、通假的字,也不能出現。

衛馳甚至記得,就是老頭子咽氣哪一天,就是看著滿屋子孫,要著眾人全部跪在其膝前發誓“永不與張旭子孫交好”。

本來,這個事情沒什麽。

張旭雖然與自家老頭子同是跟著高皇帝從沛縣走過來的老兄弟。

但老張家運氣不好。

第一次高皇帝分封功臣時,因為張旭跟韓信走的比較近,被無視了。

第二次呂後在孝惠四年追封功臣時,又因為得罪了沛候,結果別說功勞了,連原來的官職都被一擼到底,發配去了上郡守長城。

那時候守長城可不是現在,全國上下,就算勒緊了褲腰帶,也要優先供給長城駐軍,哪怕關東都打爛了,長城軍團也沒有一個卒子南下。

當時的北方邊郡城池,殘破無比,各種野心家到處都是,而老劉家又窮的國庫都能跑耗子了。

一天三餐,別說吃飽,能有點糠就不錯了。

還要時時刻刻擔心,什麽陳烯余孽、盧逆余黨以及匈奴人跑過來“取君項上人頭一用”。

雖然,太宗即位後,國力大大增強,長城那邊,也是漸漸好轉。

據說那張旭在上郡,還混的風生水起,一度出任過郡司馬,相當於郡尉的副手。

但上郡那種窮鄉僻壤,連匈奴人去了一次後,都再也不走那裏了。

據說那一次,匈奴人出動三萬大軍,但在上郡,不是被漢軍趕出去的,而是被餓出去的!

連漢律裏都明文規定:入頃芻稾,頃入芻三石;上郡地惡,頃入二石;稾皆二石。

連皇帝都知道上郡窮的連草都長的比別的地方少。

現在,匈奴人也知道了……

“漢朝居然有地方比草原還窮……”

衛馳本以為,張家跑到上郡那個窮山溝裏,這輩子,他衛馳恐怕永遠沒機會去跟“張旭子孫交好”了。

可那成想,這世界變化實在太快了。

張旭的兒子,從上郡殺回來了!

上個月,衛馳回家,結果他的兄長,也就是本代的樂平侯衛勝,將一張鎏金拜帖放在了他的面前。

拜帖之上,用著小纂,工工整整的寫著:故人之子張須之,敬問樂平候安。

內容是:昔者君侯之父,與吾父,同在高皇帝麾下效死,誓曰:生死不相厄,富貴不相棄,豈料,世事弄人,致有當年之變。聞說君侯府邸藏有淮陰兵書三卷,吾父至死,念念不忘。

須之雖則不才,然人子之道,不可違逆也。

願以百金,求君侯所藏淮陰兵書一觀,以全先父之遺願。

屯門都尉張須之,頓首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