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教育列侯(第2/3頁)

中國的地主和貴族,向來,都很喜歡積蓄。

像明朝,大量的白銀,就被地主老財們藏在自己的地窖裏等著發黴。

而漢代的列侯階級,則儲存了海量的黃金。

這些黃金,絕大多數情況下,最終會隨著這些列侯,深埋地下。

另外,作為列侯,他們還占有了大量的土地。

尤其是在各自的封國,土皇帝一樣,有著超然地位的列侯家族,幾乎就是當地的霸主。

他們的糧倉裏,同樣儲存了大量的谷物。

通常情況下,這些家夥是寧肯自己家的倉庫發黴,也不願意將糧食拿出來賑濟災民的。

而關中實施了糧食保護價後,這些列侯們,就再也沒有從自己的封國裏運糧來長安了。

關中的糧價已經無利可圖,精明的列侯們當然會選擇將自己的糧食存在封國的倉庫裏,甚至,有些更聰明的家夥,選擇將自己封國的奴婢和家臣家眷,也帶到長安來吃便宜的糧食。

可這樣子做,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列侯們肯定不願意自己的糧食被賤賣,而運糧到關中,又無利可圖,那麽,這些糧食,就只能在家裏發黴。

糧食不像黃金,隨便丟個地方藏起來就好。

糧食會腐爛,會發黴,會變質,長期儲存,更要成本。

而假如賣不出去,就只能白白丟掉,甚至還要搭上不菲的管理成本。

在以前,列侯們也沒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封國的倉庫裏,大量的糧食發黴變質。

別說是他們了,朝廷的官倉裏,這樣的情況,最近這些年,也不斷發生——甚至連串錢的繩子都腐朽了。

這樣的情況不斷持續,很多列侯,心裏面其實都是焦急的。

每天看著自己的糧食不斷腐爛,這樣的心情,就跟後世資本家,把牛奶和咖啡倒到大海裏是一樣的。

他們亟需給自己的財產找到一個保值的途徑。

還有什麽比這次天子開出來的條件和政策更保值、增值的方法?

對掌握了大量特權和財產以及土地的列侯來說,將糧食從封國,運去彭城,根本不是問題。

他們有著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就算是食邑幾百戶的列侯,家裏面也養著幾十上百的奴仆。

這些人平日裏,閑著也是閑著,倒不如去運糧,還能增加收入。

而將那些在倉庫裏等著發黴的糧食,運到彭城,轉手就拿到堪比黃金一樣的硬通貨的鹽鐵。

別說是一百石糧食換十石鹽,兩百斤鐵了。

就是兩百石換這樣數量的鹽鐵,他們也有的賺!

至於朝廷會不會賴賬不給?

列侯們就更不擔心了。

三年前,吳楚之亂,長安的子錢商人無鹽氏貸款五千金給竇嬰和周亞夫當軍費。吳楚之亂平定後,無鹽氏連本帶利,賺回了十倍的收益。

連子錢商人的債,朝廷都不賴。

就更不會賴他們這些國之功臣,休戚與共的列侯的帳了。

他們唯一擔心的只是:鹽鐵的數量,到底夠不夠?

要知道,隨便一個列侯,都可能拿出上萬石的糧食出來。

萬一要是糧食運了去,結果回頭少府說:哎呀,君侯可能要等上半年一年,等俺把鹽鐵生產出來。

那就慘了!

誰不知道,少府最擅長的就是拖?

拖你個三五年,甚至七八年也是可能的。

畢竟,單個的列侯,也無法去跟九卿之一的少府打官司——也打不贏。

假如要是少府真的能一次性拿出這麽多鹽鐵來……

許多列侯,甚至大臣,都在心裏計算起了自家的糧食儲備。

跟著天子政策走,有肉吃。

這是最近一年來,長安貴族大臣們總結出來的心得之一。

譬如去年,天子將小麥納入糧食保護價政策,提前收到消息的列侯貴族們,在關中甚至關東,大量收購廉價的小麥,轉手賣到少府,多的賺了五成,少的也賺了兩三成。

然後,天子又推廣水車。

大家咬咬牙,出了錢,在自己的莊園裏架起了水車。

結果,下面的人欣喜的稟報,許多本來已經要休耕甚至已經因為地力已盡,淪為下田的土地,都成為了上田,莊稼長的特別好。

而通過水車架設,從內史那裏得到的“退稅額度”,又免費的購買到了許多便捷先進的農具。

這些農具好用的很,大大提高了農莊的生產效率。

譬如以前,要耕一百畝地,需要四個男人,足足三四天的功夫。

現在,兩頭牛一具犁,一天就能耕兩百多畝!

許多貴族大臣,因此受益無窮。

這次,若是真有那五十萬石鹽,一百萬斤鐵。

大家夥覺得,就不用麻煩天下的商賈和地主了。

自己內部就能解決!

區區五百萬石糧食而已!

閉著眼睛都能湊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