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貪婪(第3/3頁)

到時候,受傷的,同樣是劉徹……

沒辦法,誰叫他是皇帝?

皇帝既然是最高統治者,享有無窮的權柄和至高的權威。

那麽相應的,也要承擔一切好的,不好的,他的鍋和別人的鍋。

事情,真要拖到民眾發現自己被忽悠了的時候,劉徹最好的結果,也是民望大降,同時還得丟幾個替罪羊出來。

但那沒有用!

老百姓們從此會對政府的信任大大降低。

國家這個東西,只要忽悠了百姓一次,那第二次再頒布什麽政策的時候,大家就都會用懷疑和疑惑的眼神看待。

公信力這個東西,只要丟掉了,再想找回來,那就難了!

所以,劉徹看上去,唯一的選擇,似乎只能是認下這個虧,合著血將牙齒吞下去,在這些家夥吃飽喝足了以後,繼續大出血來維持低糧價。

不然的話,他就只能在現在就激怒百姓,將百姓的仇恨吸引到自己身上和未來被人懷疑和不信任中做選擇。

“恐怕,這些家夥篤定了朕,會選擇後者……”劉徹冷笑兩聲。

統治階級的節操一向低的令人發指。

說過的話,就像放過的屁一樣,不是偶然,而是常態。

在不利的時候,忽悠百姓背鍋接盤,有好處的時候,一口獨吞,連渣渣都不剩下。

對於官僚和貴族們來說,忽悠百姓算個毛的罪啊?

孔夫子一句民可使使之,不可使由之,道盡其中的真髓。

只是……

“朕是要做大事的人,安肯如爾等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丟了節操?”劉徹深深知道,自己要做什麽。

無論是與匈奴爭霸,還是未來殖民印度。

他都需要他的子民清楚的知道,他這個皇帝,說話算數。

就像商鞅原木立信,給秦帝國七代的風光和強盛。

但毀掉這一切,卻只需要一年。

當秦帝國滅亡的時候,連關中大本營,三秦父老,都拋棄了它。

那些曾經帝國的基石,支撐秦帝國追亡逐北,統一天下的三秦子弟,袖手旁觀,看著鹹陽毀滅,看著贏氏墜入塵埃,落入地獄。

孝公之時,秦國連函谷關都丟了,河西之地盡入敵手,秦沒有亡。

秦武王之時,秦國被天下圍攻,秦沒有亡。

長平之戰時,面對趙國的消耗戰和相持戰,秦人連八十歲的老人,都開始向前線運糧,秦還是沒有亡。

六國攻秦,兵臨函谷關,全天下都開始圍攻秦,秦還是沒有亡。

為什麽在其統一天下,南並三越,北逐匈奴,幾乎全盛之時,被幾個農民吼了一嗓子,他就亡了?

歷朝歷代,無數人給出了無數的答案。

但在劉徹看來,秦的滅亡,是因為它親手毀滅了它賴以為強盛的基礎。

這個基礎來自商鞅的原木立信。

當秦帝國失去了它的公信力,它的貴族階級,它的統治階級,和它的官僚階級拋棄了它的本來。

於是,它的滅亡,就不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