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災難!

元德二年,四月初八,江都國射陽縣,晴轉多雲,有東南風。

主父偃與周仁站在射陽縣的城墻上,眺望著遠處的大海。

射陽是古城,也是中國傳統的煮鹽基地。

吳逆劉濞之時,這裏更是與吳逆的銅山一樣重要的煮鹽之地。

最巔峰時,有十幾萬人在此伐薪煮海,取鹽。

一年產鹽量,高達百萬石以上!

劉濞就是靠著會稽的銅山與射陽的煮鹽,富甲天下,以一國之力,養了十五萬正規軍。

劉濞覆滅後,按照當時還是太子的今上的命令,南下的漢軍將領儷寄和韓頹當對射陽進行了很好的保護。

到此地被移交給朝廷時,射陽縣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煮鹽工場和基礎設施。

主父偃與周遠受命前來江都國後,帶著墨家的墨者和少府的官員,走訪了大半個江都國。

最終,將曬鹽基地,選址在此。

因為這裏的環境、氣候都是最適合曬鹽的地方。

幾乎沒有之一!

在過去的將近一年時間裏,主父偃與周遠,在這裏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建立起一個規模達到了一萬畝,合計一百頃的曬鹽基地。

這個基地,在夏天,日照時長時,一月能產粗鹽十五萬石。

再加上原有的煮鹽工場,在這射陽縣,去歲平均每月產鹽幾近二十萬石。

這些鹽,成為了周遠與主父偃最好的功績。

甚至,有傳言,天子將從他們兩個中選擇一個,作為未來的少府令培養。

這樣的消息,讓周遠與主父偃,全身興奮,摩拳擦掌,準備在今年幹一票大的。

主父偃甚至做出了在今年,將鹽田面積,擴大五倍,甚至十倍的計劃。

可惜……

主父偃在心中嘆了口氣。

計劃還沒開始,就夭折了。

天子一聲令下,大半個江都國的人口,都開始向內陸遷徙。

尤其是射陽縣。

整個射陽的人民,現在,幾乎都走光了。

就剩下主父偃和周遠,帶著幾十個官僚,坐鎮在縣城中。

他們不是不能撤離,而是不願意撤離。

射陽縣的鹽田、倉庫和碼頭,都沉澱著兩人的血汗,承載著他們的希望與未來,已經有了深厚的感情,周遠甚至發誓,要與鹽田共存亡,田在人在,田亡人亡。

主父偃雖然不像周遠這樣的感性,卻也不願意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心血毀滅。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主父偃覺得,要是他走了,而周遠留了下來,這事後,他主父偃在旁人眼中,豈非就是個膽小鬼?

這對形象太不利了!

特別是,主父偃知道,周遠的老爹是誰。

故郎中令周仁啊,先天上,周遠就比他主父偃更有底氣和潛力。

旁的不說,作為先帝親信心腹,周仁跟東宮那邊說上幾句話,就能在關鍵時刻,一錘定音。

不過,這幾天,留守在這射陽城裏的眾人,心情就像過山車。

一開始,隨著民眾撤離,只剩下主父偃和周遠以及各自的追隨者,寧死也不願意離開。

大家心裏面,其實都是空蕩蕩的,怕的厲害。

天子預警,說有史無前例的大風暴將要來襲。

射陽縣就在海邊,毫無疑問,風暴若來的話,首先襲擊的,就應該是射陽。

大家,都是人,是人,就會害怕。

特別是,人少的時候,那就更加害怕了。

即使是先前信誓旦旦的周遠,主父偃也看的明白,對方在數日前,就有些悔意了。

只是,海口已經誇下,牛皮吹了起來,這時候再認慫,就要被人看笑話。

且,此時整個廣陵以西基本都空了。

就是想走,也來不及了。

萬一走到半路,遇上風暴,那豈非更慘?

所以,大家覺得,還是留在安全的城市裏比較好。

這些天,大家也都沒閑著,在縣衙裏,挖了幾個堅固的地窖,儲備了足夠的水和食物,等著天子預警的大風暴來襲。

可惜,左等右等,被說風暴了,四月以後,連雨都沒有下一滴。

太陽當空懸掛,氣溫也開始悶熱起來。

主父偃與周仁以及屬下的官員們的心態,也開始向著一個奇怪的地方轉變,特別是七號以後,大家的心情,都從緊張,轉變成了一種類似尷尬的心理。

皇帝當著全天下信誓旦旦說的話,最終被證明是假的的話。

最丟臉的當然是皇帝自己了。

但官僚權貴,也好不到那裏去。

官員貴族和皇帝,其實就是一條繩子上的兩個螞蚱。

尤其是官員們,經此一事,許多人都清楚的知道和理解了,什麽叫主辱臣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現實就是最好的課堂,讓大家都看清楚了,一旦皇權動搖,地位和身份來源於皇權認可的官僚權貴,也就必然會跟著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