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3/3頁)

反之亦然。

換句話說,在事實上,在今天,關中以及北方的冬小麥種植推廣最大的敵人,就是百姓自己的經濟情況和勞動力的富余與否。

這讓劉徹有些愕然。

在他的意識裏,他一貫以為,冬小麥推廣的最大障礙是百姓的習慣。

如今看來,這其實只是他自己腦補的。

跟現實完全就是兩回事!

而翻到庚寅日的奏疏,同樣是一份附錄,同樣是記載著一個基層鄉亭的普查報告。

只不過,這是來自太原郡的報告。

這份報告,就更清楚了。

因為太原人口沒有關中多,而且百姓相對貧困。

於是,報告顯示了一個極為清楚的情況:百分之百的有條件的農戶,全都改種了小麥。

而剩下的窮光蛋,依舊在種植著粟米!

這個報告,就像一個閃電,劃破了劉徹的腦海,將他一直以來,根深蒂固的一些認知打碎。

在事實面前,劉徹忽然間明白了。

為什麽歷史上,小麥要到唐朝才能打垮粟米的帝國,在北方建立絕對的統治地位?

答案,不是他一直以為的習慣或者慣性。

而是……

“生產力和技術啊!”劉徹揉了揉太陽穴,在心裏感慨著。

唐代,曲轅犁出現並且普及,同時水車技術進入千家萬戶。

技術帶動了生產力的進步,從而淘汰了粟米。

想想也對,對於百姓來說,填飽肚子,比什麽都重要!

也只有閑的蛋疼的地主貴族士大夫,才會去思考“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種高大上的問題。

對百姓來說,有的吃就不錯了!

倘若劉徹沒記錯,他前世在河間國,甚至見過有百姓將大豆與野菜一起煮著吃,只為果腹。

更何況,如今小麥在研磨了後,口感和營養是比粟米好的。

百姓就更沒有理由拒絕小麥了。

那,制約小麥推廣的障礙,就只剩下一個了。

那就是小麥的種植,本身比粟米高級。

粟米耐旱耐澇,只要播種下去,基本上就不用管了。

但小麥不行,從播種到收獲,農民必須時刻關注自己的土地情況。

澆水、翻地、整飭、捉蟲、除草,全都要做。

而且,小麥需要深耕施肥,還需要精耕細作。

而這些,都不是那些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壯勞力的普通家庭能承擔得起的任務。

它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更多的人力。

百姓是現實的。

當一個事情超越他們的能力的時候,他們自然不會去做。

同時,百姓也是聰明的。

當某事有利可圖,而自己又有條件那樣去做的時候,他們自然會用腳投票!

於是,劉徹知道,是時候調整大漢帝國的農業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