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雄心(二)

司馬季主和司馬談,在做的事情,自然遠不止一個編纂新歷法。

事實上,劉徹早就答應和應允過他們一些條件。

司馬談,希望得到國家的支持,從而收集天下史料,將中國歷史,原原本本的客觀的,從軒轅黃帝開始,一直記錄到今天。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

沒有國家支持,沒有二三十年的努力,根本不可能做成。

歷史上太史公以莫大毅力寫出《史記》。

但事實上,史記其實沒有完本。

而且缺漏蠻多。

很多著名人物和經典故事,都沒有錄入。

但這不能怪太史公,他是以個人之力,拖著殘軀,數十年默默耕耘,才寫出來史記。

而對這個事情,劉徹自然很贊同。

記錄歷史,正本清源,這確實是一個國家應該做的事情。

至於司馬季主,劉徹答應他的條件是幫助他編纂一部《天官書》和《律書》。

而劉徹自然也鼎力支持司馬季主去做這個事情。

天官書,表面上看是一種在記錄星辰之神的星相學家的書籍。

但實則不然,在中國,天官在很多時候,不是用在宗教範疇,而是天文範疇,甚至將深刻的影響中國的哲學和人文、地理。

舜曰: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在事實上,有關天文學的研究,在中國一直就是跟哲學、人文以及地理甚至執政者的執政策略,息息相關。

它甚至深入到了諸子百家思想核心之中,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統一整理和編纂一部官方的《天官書》確實是可以穩固統治,進一步強調劉徹的執政和統治合法性的。

至於《律書》,那就更了不得了。

自古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律,律為萬事之根本!

對中國來說,律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律是十二陰陽律。

陽六律稱律,陰六律稱呂,是樂器的聲律之學。

這本身就已經很高大上了。

因為中國禮樂不分家,禮樂自古就是統治的王道核心!

僅僅是這個原因,就足以讓統治階級不得不去慎重對待。

更別提,廣義上的律,無所不包。

它是天地星辰萬物萬事運轉規律的體現,是法律法令政策的一個投影。

所以當年漢室初立,劉邦在稱帝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祭祀兵主蚩尤,第二件事情是論功行賞,第三件事情是命令蕭何“次律令”。

最明顯的一個舉措,就是廢棄秦朝的聖數十二,改用五。

這很關鍵,表面大漢帝國跟大秦不是一路人。

除此之外,日月五星二十八舍,在傳統的學術界看來,是天地所以運轉正常的關鍵,是誕生世界萬物的關鍵。

這就給了劉徹一個鉆空子的機會,一個摻雜私貨的機會。

所以,劉徹在跟著兩位長者聊了一會後,故意借故支開了司馬談和其他人。

只留下他與司馬季主,獨坐室內。

“陛下,可是有什麽要是,需要老臣效死?”司馬季主當然不傻,自然知道劉徹把其他人全部支開,甚至還將他的親信扈從都支開,肯定有事情,而且是了不得的事情要他去做。

所以他立刻拜道:“倘臣能做到,既請陛下吩咐!”

劉徹望著司馬季主。

沉吟片刻,然後從懷中取出一張被珍藏許久的薄薄的紙張,遞給司馬季主說道:“煩請長者未來編纂《律書》之時,將此中之文表,也想辦法記錄進去……”

司馬季主接過那張薄紙,看了看,有些不明所以,但仔細觀察了之後,卻跟見了鬼一樣的看著劉徹。

良久,他才問道:“陛下,此物何來?”

劉徹笑了笑,指了指天,道:“天之授也!”

“老先生不要激動……”劉徹笑著告訴他:“先生只需要在未來編纂《律書》之時,將此中文字附錄於任意一個地方,哪怕是角落也可以……”

劉徹望著司馬季主目光灼灼。

這張紙上寫的東西,在現在來看,是一派胡言的。

甚至可以說是大逆不道的。

但劉徹知道,在未來,它必然成為指引中國自然科學和物理化學飛躍的一盞指路明燈。

這也算是劉徹這個穿越者,留給子孫後代的一個金手指。

它的名字叫做元素周期律。

當然,不是完全體,甚至可能有很多錯誤的。

畢竟,幾十年了,學校裏學的東西,基本上還給老師了,還能記得的也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規律。

然後將這些東西和預言的元素周期規律,用現在的人能理解的文字進行闡述。

譬如同一周期內的元素,隨著原子序數遞增,其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用的是:凡五行之物,其陽遞增,則其金遞減,他行遞增。

反正用的就是盡量能夠讓人理解和領悟,但暫時看不出來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