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友邦驚詫

“主父偃幹的還不賴嘛……”劉徹微微一笑,對著汲黯道:“這下,軍臣的底線,朕已經知道了……”

匈奴人在高闕和陰山被漢室都拿下來的情況下,第一反應是什麽?

可以參考歷史上的尹稚斜執政下的匈奴。

當時,尹稚斜不顧內外的反對,強行命令其右賢王率領幕南全部主力,猛撲高闕。

漢匈爆發了高闕之戰,大將軍衛青率部堅守高闕,抵擋住了匈奴人的這波的狂猛的進攻。

但即使如此,尹稚斜也依然不服輸。

這從史記的記載就能看出來:其夏,匈奴數萬騎入殺代郡太守恭友,略千余人。其秋,匈奴又入雁門,殺略千余人,其明年,匈奴又復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略數千人……

在漠北決戰之前,匈奴在數年之內,僅僅是大規模的侵襲事件,就發生了數十次之多。

兩國交兵,大小合戰十余次。

僅僅是明載於史冊之上,漢軍的斬首俘虜數字,就已經達到了十萬。

甚至俘獲了匈奴右賢王的全家老小,還打掉了匈奴的三架馬車的核心——折蘭騎兵。

但尹稚斜也沒有認輸,而是硬著頭皮,繼續不斷的進攻。

終於,導致了漠北決戰。

匈奴主力一戰而沒,單於僅以身免。

在現在,漢家強勢奪取高闕,收復陰山,重建長城防線後。

其實劉徹最擔心的就是軍臣在暴怒之下,對漢境發動全面侵襲。

很顯然,一旦那樣,萬裏長城,很可能處處烽火。

而這是劉徹和漢室目前所無法承受的。

畢竟,現在,漢軍騎兵的數量還有限,而且,真正可以出塞的部隊也很少。

經過高闕一戰,漢軍雖然大勝,但郅都所部徹底殘廢。

戰死者數千,還有三千余人負傷致殘,將不得不退役。

漢軍,不是宋明的軍隊。

隨便從農村拉個壯丁,發把武器,就是軍人了。

漢軍之中,哪怕是地方郡兵,也是精挑細選的好丈夫!

幾乎人人在入伍前,都接受過三年以上軍事訓練,入伍後又接受了各種相關的技能訓練,通過兩年以上的訓練,他們才能成為一個光榮的正卒。

這就叫做士非教不得征。

郡兵如此,野戰部隊那就更不得了!

僅以灞上軍為例。

此番出塞的士卒,人人都是良家子。

每一個灞上軍的士卒,在入伍之前,都是已經在先在家裏,由父兄和鄉中亭裏的教官,訓練了三年以上,掌握了軍旅的基本知識,然後才得以入伍的。

他們一進灞上軍,立刻就開始接受最正規的騎兵訓練。

在經過兩年以上的騎兵訓練和教導後,他們才得以獲準從軍出征。

這種精兵政策,使得漢室現在,只靠總數不過十萬的野戰部隊,就可以拳打匈奴,腳踢三越,鎮壓世界。

然而,一旦損失,想要補充,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旁的不說,一個身高七尺三寸,體重超過兩百七十漢斤,能熟練掌握各種武器,熟悉各種戰場環境,同時作戰勇敢的士兵,至少需要二十三年以上的培養。

在這個過程中,還必須確保他獲取足夠的營養,同時在成長中接受各種陣戰的知識熏陶。

只有這樣的軍人,才能打出馬邑、河陰、高闕這樣的戰役。

而河陰之戰的損失,直接讓灞上軍和棘門軍,這兩支野戰主力,宣告失去作戰能力。

現在,漢室手裏可以抽調用於野戰的軍力,實際上也就是羽林衛、虎賁衛、飛狐軍、句注軍、細柳營以及安東的護濊軍,歸義的樓煩胡騎以及忠勇軍。

總數大約十萬上下。

即使算上長城駐防的郡兵,可能也不過十五萬。

這十五萬軍隊之中,騎兵大約有個七八萬。

但實際上,可以調動和機動的部隊,也就五萬到八萬。

其中騎兵大約四萬。

這樣的兵力,與匈奴主力決戰沒有問題。

但是,想要防止匈奴人從長城的各個方向猛撲過來,卻是捉襟見肘。

況且,河陰-高闕戰役,其實消耗掉了大量的資源。

其中就包括了數不清的糧食以及大量的戰馬和牲畜。

假如匈奴人真要發瘋了,不惜一切代價,突襲長城,跟尹稚斜時代一樣,與漢軍在整條長城上開戰,烽火遍世界。

不僅僅漢地百姓的生命財產會受到嚴重威脅。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大戰,還會讓整個北方的民生經濟陷入崩潰。

萬一老天爺不給面子,稍微來點災害,很可能就會導致一場遍及北方郡國的饑荒。

戰爭,從來都不是想象中那麽簡單。

所以,老祖宗們早就知道:國之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一直打打打,即使取勝,也是得不償失的。

漢家需要時間,需要一個短暫的和平時間來撫平高闕之戰帶來的創傷和北方的經濟民生社會的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