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新法家(一)

在朱文下台後,石渠閣的氣氛,漸漸有些凝固起來。

許多公卿貴族,都有些躁動不安。

因為,一個巨無霸,即將登場。

這就是法家!

當今天下真正的怪獸!

看看今日法家究竟強大到了何種地步了吧?

在政壇上,晁錯和趙禹,一個掌握了監督權,一個掌握了立法和執法以及司法解釋權。

而在地方上,以張湯寧成等人為首的“酷吏”集團,組成了如今漢室僅次於黃老派的最大規模地方官員集團。

時至今日,漢室已經有十三個郡,被法家徹底染黑。

甚至就連軍隊裏。

法家的影響力也無孔不入。

執金吾郅都,就是最典型的法家出身的大將!

而虎賁衛的程不識,更是標準的法家作風。

就連東成候車騎將軍義縱,立場和意識形態也是傾向法家。

這樣一個可怕的怪獸,一舉一動,都將牽動人心。

特別是,在石渠閣這樣的地方。

在現在這樣的環境下,法家的表述,很可能就代表著如今漢室政權內部一個相當強大的團體的共識。

人人都瞪大了眼睛,凝視著法家的陣營之中,猜測著誰會登台?

法家的精神領袖張恢則是盤膝而坐,半閉著眼睛,平淡的面對著種種投射而來的目光。

整個法家的派系,都是穩坐泰山,不發一言。

這證明,他們是團結的。

而且,早已經確定了上台演講之人。

過了好一會兒,從張恢身側,站起一個年輕的士子,大約二十七八歲,體態修長,風度翩翩,身上的絳服,一塵不染,頭上戴著的法冠,冠高五寸,中正平和。

這也是法家一直以來,崇尚的衣冠模式。

色尚黑,冠之以獬豸。

這表明了法家士子的意志——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同時也是自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之間發展的必然。

儒有儒冠,法有冠,墨者以短褐之衣,黃老多貴卿,所以衣冠錦繡。

此刻這個年輕人登上演講台,全然沒有半分怯場。

他先朝上首的劉徹以及兩位太後、諸侯王等恭身參拜。

然後站起身來,對全場公卿士大夫拱手作揖。

每一個動作,都如同演練了千百次一般,一絲不苟。

這也是法家的特點。

法家最為推崇和維護秩序。

而台下的諸子百家的巨頭,則都是在心裏腹誹著:“法家無人了嗎?居然派一個小年輕?”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當世法家人才濟濟,英才如雲,雄才如雨。

無論是廟堂之上,還是江湖之遠,都有法家大能在活躍。

上至三公,下至鬥食。

法家學子,無處不在。

但也正因為如此,法家才面臨了今日的尷尬。

因為他們是實幹派和實踐派。

從來不耍花腔,也從不高談闊論。

自李悝以來,法家先賢,僅有韓非子因為口吃和身份的束縛,而不能投身於轟轟烈烈的變法大業之外。

其他人,紛紛以變法為要。

李悝首先變法於魏,吳起變法於魏楚,商君變法於秦,申不害變法於韓。

那一個個曾經照耀了整個世界,如日中天的思想家們,從來沒有躲在安全的家裏,高談闊論,三代之治,五帝之事。

而是一次次的冒著全世界的槍林彈雨,不斷前進。

哪怕身死族滅,鮮血染滿腳下的土地,也從不停止對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的追求。

即使商君被車裂,吳起死於亂箭之下!

是以,除了韓非子外,整個法家,都找不到沒有去嘗試過變法和改革的人。

這個特征,導致了法家的傳續方式和教育方式,不同於儒家和黃老。

法家的傳續方式,在過去基本是家傳。

或者在崗傳授。

譬如,漢室的持書禦史們,就是世世代代,父子相傳,兄弟相授。

又如漢室的基層執法官們,他們都是從前輩那裏得到的傳授。

只有少數人,像張恢這樣,選擇跳出傳統,開山立派,廣收門徒。

而這直接導致了,法家的巨頭和英才,全部都在官場和宦海之中,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而拼搏。

留下的不是老的連走路都需要人攙扶的老者,就是還未踏入仕途的年輕人。

而那些仕途上的大人物,自然是不可能下場的。

不然的話……

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誰還跟他們玩啊?

“學生華元……”年輕人站在演講台前,自我介紹著:“潁川人,承蒙老師不棄,登台與諸公交流,不勝惶恐……”

華元嘴上說著不勝惶恐,但實則,在話語和神態上,根本看不到任何緊張的神色。

實際上,他也只是表面上的客氣客氣一下而已。

一上來,他就給其他人來了一個下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