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 不教胡馬度燕山(二)(第3/3頁)

也就是當今天子即位後,開始補貼邊塞駐屯的軍隊。

還從各地調糧過來,讓士兵們總算能吃一頓飽的。

再加上國家政策開始向邊塞傾斜,邊塞地區的百姓的徭役和賦稅,全部從原有基礎上減半,而缺少的部分,則直接走少府的帳,從鹽鐵利潤和鑄錢裏出。

這才讓包括漁陽在內的邊塞的民生和經濟開始慢慢發展。

但即使如此,這些優惠政策,也無法立竿見影的起到效果。

而漁陽地方寒苦,土地貧瘠,水利設施嚴重缺乏,這些都是一時半會改變不了的客觀現實。

所以,一受災,整個經濟和社會就會崩塌。

李廣聽完也是長嘆一口氣,他想起了當年他在代國和上郡以及隴右北地見過的場景。

太宗時期,這些地方的軍隊,也是如漁陽軍隊一般窘迫。

直到晁錯開始輸粟捐爵,同時鼓勵屯墾,情況才開始好轉。

但情況真正變化,還是當今天子即位後的這幾年。

如今,大量資源和資金,湧入邊塞,廣修水利、道路、軍堡。

所以,他也能理解漁陽軍民的選擇,畢竟,他也曾經在邊塞上幹過拿著軍糧平賣甚至借給百姓的事情。

這也是幾乎所有正常的漢軍軍官都肯定會選擇的方案。

不然的話,百姓挨餓,就會逃難,一旦逃難,轄區人口就會銳減,轄區人口銳減,明年糧食就收不上來,明年沒有糧食軍隊就要挨餓,軍隊挨餓,就沒有戰鬥力。

而且,沒有人口,就沒有預備役和動員能力。

一旦有事,一個幾百或者千把人的都尉所拿什麽去跟幾千上萬的匈奴蠻子戰鬥?

如今,漁陽無糧的問題,則無疑成為了現在最關鍵和最致命的問題。

沒有糧食,拿什麽養援軍?

從薊城調糧?

且不說能不能調來,就單單是這程序,恐怕也要扯上半個月的皮!

況且,恐怕薊城也沒有什麽糧食!

安東大開發,幾乎將整個燕國的官倉搬空的事情,李廣可是曾經在邸報看過的。

而沒有糧食,就算李廣有天大本事,也解決不了士兵肚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