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 李廣出擊(二)

隨著李廣的一聲令下,從獷平一直到滑鹽,長達百裏的蜿蜒長城上,超過三萬漢軍,向前推進。

一時間,整個長城,風起雲湧,人仰馬嘶,仿佛回到了百五十年前,燕將秦開率領燕國軍隊北擊東胡時的場面。

一面面旌旗飛舞,一聲聲戰鼓隆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去兮還復來!”高唱著燕地的戰歌,一隊隊全副武裝的士兵,沿著長城的關塞和烽燧台,從各條蜿蜒小道和山路,向著直道進發。

而在通向直道的大道上,爺爺輩、爸爸輩的戰車,再次煥發生機。

大大小小,總計五百乘戰車,浩浩蕩蕩的駛向戰場。

這些戰車,都是被藏在了燕國武庫裏,已經至少十年沒有動過的老舊裝備,甚至,有些戰車還是在盧綰乃至於臧霸時期制造的。

老是老了點,舊是舊了點。

但好歹能用,能動。

可以運載重裝備,這就夠了。

更何況,這些戰車,還可以作為在野戰時,面對匈奴騎兵的防禦手段。

面對騎兵突襲,步兵立刻將戰車和馬車,放置到外圍,形成屏障,現在是漢家武苑材官和強弩學員的必修課,更經歷過高闕之戰的考驗,確實可靠。

而緊隨在戰車周圍的,則是李廣手裏為數不多的騎兵。

李廣所部,雖然號稱擁有騎兵一萬。

但,實際上,真正的擁有作戰能力的騎兵,不過三千余人,絕沒有超過四千。

騎兵,可不是騎一匹馬,能夠彎弓射箭就可以叫騎兵的。

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騎兵,更不是隨便在家裏練一兩年騎術就可以的。

事實上,哪怕是在草原上,一個合格的騎兵,也是受人尊重的。

通常一個邑落之中,能有一個男子可以騎射作戰,就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在漢室,通常,十個士兵裏能有一個訓練成才,就很不錯了。

因為,騎兵不僅僅是要會騎馬。

就像你會開車,但你能開重卡嗎?

騎兵也是如此,怎麽調節戰馬的速度,如何適應高速的奔馳狀態,怎麽與同袍保持隊列,選擇什麽時機提速,在什麽情況下又該減速。

每一項,都是考驗騎兵的關鍵。

特別是在騎兵對戰之中,倘若兵源良莠不齊,很可能敵人一個沖鋒,找到你的薄弱點,就可以將你的隊形扯得稀巴爛。

馬邑之戰,漢軍能夠擊敗折蘭騎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胸甲沖破它的隊列,打散了它的組織。

河陰之戰,郅都麾下的騎兵能夠屢屢擊敗甚至殲滅匈奴騎兵,靠的就是完整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

灞上軍的騎兵,甚至損失超過一半,也依然頑強作戰。

所以,漢家軍隊,有鐵律,士不教不得征。

沒有接受過嚴格訓練,擁有組織和紀律的軍人,讓他們上戰場,不僅僅是對他們不負責,也是對漢軍本身不負責。

其實嚴格說來,就是這現在的三千多騎兵,李廣其實也不滿意的。

他們中,起碼有一半,在李廣眼裏是不合格,至少還要訓練一年以上的。

但沒有辦法,戰事緊急,也顧不得這麽多了。

而且,此戰,騎兵只是輔助力量。

真正作為主力的,還是步兵,還是材官。

站在一座長城前的小山坡上,李廣望著從山下走過的一支漢軍陌刀兵,非常滿意的點點頭:“護濊軍真是精銳啊!看著軍容,已經不遜於灞上軍和棘門軍了……”

在李廣身邊,剛剛從薊城跑來,準備蹭點戰功的陳嬌矜持的一笑,道:“一般一般……比不上棘門軍,更無法與灞上軍相比……”

但心裏面,他卻早已經樂開花了。

這支軍隊,就是他的西北都尉部。

全軍兩千三百人,全部裝備了最好的陌刀——直接從少府的作坊裏運到安東的。

沒辦法,誰叫他有錢有勢,還是皇親國戚呢!

至於這些士兵身上所穿的甲胄,也是大有來歷。

這些甲胄,全部都是少府衙門在平壤開設的兩個皮甲作坊裏所產的裝備。

由三層鯨魚皮組成,每一層之間,還嵌了一層筋,現在也就唯有陳嬌,才能如此壕的將這種輕甲,武裝到他的每一個士兵身上。

而這種皮甲,自然防禦力也是驚人的。

對五十步內的一般弓弩,具有很好的防護性,哪怕到了三十步的距離,箭矢也很難傳統鯨魚皮和筋的防護。

李廣望著陳嬌,心裏頭,卻也是感慨不已。

當年,他當衛尉時,可領教過陳嬌和他哥哥陳須的手段。

這兩位當年在長安可謂是臭名昭著,人稱長安小霸王,混世浪子。

三天兩頭就要搞一個大新聞。

去廷尉喝茶,到丞相府接受再教育,被內史點名,這兩兄弟習以為常。

卻不想,數年之後再見,當初的惡霸,紈絝子,現在居然已經可以與他平起平坐,談笑風生,甚至還能有所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