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 司馬遷的答案(第3/3頁)

而卓氏和程鄭氏,也是因為有著西南夷諸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得到的財富,才能有如此財力和氣魄,施惠天下。

不然,他們哪來這麽多錢,這麽多廉價的鐵器?

真以為挖坑、冶鐵不要錢,不會死人?

秦始皇修萬裏長城死了多少人?

褒斜道工程修了這麽久,誰聽說過有百姓大規模的死亡的?

但秦嶺之中的數千具屍骨又是怎麽回事?

而這個事實,讓司馬遷等人毛骨悚然。

許多人晚上睡覺做夢都夢到了臨邛群山之中的累累屍骨以及那一個個在礦山深處哀嚎的亡靈。

這讓從小就接受“仁義”教育的眾人,有些難以接受。

而經此變故,司馬遷的夥伴們也分成了兩派。

一派認為,雖然夷狄是兩條腿走路的禽獸,但那也終究是人啊。

孟子都說了——君子之於禽獸,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就算是自己養的小貓小狗死了,自己也會哭泣和哀傷。更何況是人,還是幾萬幾十萬的人!

卓氏和程鄭氏的所作所為,天理難容,應該告訴天下人,揭發他們的醜惡面貌。

而另一派則覺得——夷狄什麽的,與我何幹?只要死的不是諸夏的手足,就不需要去理會。

再說了,這卓氏和程鄭氏,沒有用國家一毛錢,沒有動用一個士兵,就讓西南夷諸國皆臣。

這是大功德!

應該表揚,應該美飾,怎麽可以指責呢?

而司馬遷本人則陷入了糾結和迷茫之中,他不過是一個十五歲多一些的少年郎罷了。

這一次是他生平第一次離開家,遊歷天下。

理智告訴他,卓氏和程鄭氏的做法雖然有所欠妥,但終究得利的是諸夏。

聖人說:夷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

管子、孔子,也都說夷夏之防大於天。

但三王五帝,諸子先賢,可沒有一個人公開說過——夷狄可以隨便折磨和虐待,更沒有人做過類似的事情。

“陛下命我來此尋找答案……”司馬遷在心裏悠悠想著:“這答案難道就是如此殘酷嗎?”

“商賈是惡魔,是惡鬼,更是逐利之小人……”

“然……君子富,則好行其德,小人富,自食其力……”

“卓氏、程鄭氏,不過臨邛小人而已,會其機遇,而富甲海內……”

“我聽說當年,卓氏、程鄭氏未發跡前,對其工人、家奴,動輒打罵,任其生死……”

“而其富貴後則不然,鄰裏有孤寡不養,卓氏、程鄭氏,迎奉至家,給其衣食而養之……”

“其工人、家奴,皆歲給衣物、酒肉之賜,頗有孟嘗君之姿……”

“這就是老師對我說過的——人富而仁義附焉?”

“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倉稟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

“也就是說……富,不是罪,窮才是罪?”

想到這裏,他就嘆了口氣:“難怪世人皆曰:縱萬乘之國,萬家之候,百室之郡,尚憂貧困……這麽說來,如今天下人皆願經商,就是人之本性了……”

想了想,他覺得或許這就是答案了。

但轉念一想,卻又覺得不對。

若只是如此,天子不該讓他來看。

“天子的意思是……”司馬遷托著腮幫子深思了起來:“天子是想告訴我——唯天下之人皆富,方可消弭所有禍端?”

仔細想了想,司馬遷覺得應該就是如此了!

若天下人人都富裕了,自然,不會有人去偷竊去劫掠,自然也不會有戰爭,更不會有爭端。

“仿佛雜家也是這麽一個態度?”司馬遷心裏想著:“或許我應該再去安東看一看,看看雜家治下的安東情況……”

如今的安東,可謂是帝國的明珠。

至少在司馬遷眼裏是如此。

安東的鯨油、魚幹以及黃金,天下馳名,關中的官宦人家和豪強之家,幾乎都有著這三物的存在。

據說在安東,只要你夠勤奮,就一定可以出人頭地。

因此,當地民風慷慨激昂,壯懷激烈,英雄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