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見聞(一)(第2/3頁)

所謂染色觀,本是墨子觀民眾染絲而散發出來的腦洞。

染絲於蒼則出於蒼,染絲於黃則出於黃,所以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則五色也!

這本來是墨家的一個辯證法,但到了雜家手裏,被賦予了更多的東西。

變成了一種類似儒家的君子小人之間的辯證關系。

在雜家看來,親近王道的,會被王道所感染,而親近邪道的,會被邪道所感染。

一個人,假如本來是君子,若他接觸歪理邪說,就會被洗腦成奸臣,而一個小人,倘若能接受聖王教育,那自然會被影響成為君子。

這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然,現在還沒有這個成語。

而在伍被和左吳、晉昌各自的弟子門徒之中,互相都覺得,對方已經誤入歧途,要拯救,要拉回來。

特別是左吳、晉昌之一系,特別執拗。

內部紛爭,多半都是由他們主動挑起來的。

左吳和晉昌,看到這個情況,也都是各自嘆了口氣。

在事實上來說,他們其實也受到了門徒弟子們的影響。

他們活著,平壤學苑大約還可以維系團結,但一旦他們過世,恐怕弟子門徒們就要分家了。

一如當年孔子去世,曾子、子思一系和子夏、子張一系,各過各的,分道揚鑣。

於是今天,就有了公羊之儒、谷梁之儒、思孟之儒、韓詩之儒,楚詩之儒、重民之儒、荀子之儒……

未來,平壤學苑,極有可能分為伍被之學、左吳之學、晉昌之學……

而這是他們的意志所不能扭轉和改變的。

因為,直到今天,他們也沒有能找到道路,看到方向。

每次午夜夢回,都以為深處叢林,四周都是荊棘,有猛虎環伺,危機四伏。

腳下的路,不知道是通向理想國還是萬丈深淵。

他們只能亦步亦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你們啊……”左吳嘆了口氣,坐在席子上,道:“我曾記得,我曾告知爾等:辯議不可不為。辯議而苟可為,是教也。”

“爾等卻皆意氣用事,不以為然!”左吳重重的拍打自己的大腿,面露悲色說道:“我輩雜家,除了貴眾,還有用眾啊!天下豈有純白之狐裘?乃取眾白而已!”

弟子們聞言,都是低下頭,乖乖挨訓。

左吳卻是忍不住咳嗽了起來。

他是楚人,素來都居住在南方溫暖之地。

到了安東以後,身體很不適應,曾經生過大病,差點辭世。

幸虧當時朝鮮君劉明從長安請來太醫,才讓左吳撿回一條命,但從此卻落下了病根,一旦激動就容易咳嗽。

見到老師咳嗽,弟子們連忙全部跪下來,勸道:“恩師息怒,學生們知錯了!”

論起師生情誼,左吳、晉昌這一派是最深重的。

他們之間的關系,更像父子,而不是師徒。

左吳卻是揮手,說道:“給吾背誦《用眾》之篇!”

晉昌看到老朋友激動也連忙說道:“還不快點背!”

“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也……”

“……夫以眾者,人君之大寶,國家之本也。故眾勇則無畏孟賁,眾力則天地可易,眾智則堯舜可期……”

這是伍被、左吳、晉昌等人,從《呂氏春秋》的思想基礎上,進行修改後,編訂的一篇文章。

更是雜家如今,盡管兩派矛盾重重,但依舊可以在很多事情攜手合作,甚至精誠團結的根本所在。

雜家,素來推崇眾智與用眾。

認為,人力有時窮,但集合眾人之智,可以與堯舜比肩,用眾人之力,可令天地改換。

就差明著說:倘若天下團結如一人,皇帝也可拉下馬!

而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個思想就是合作精神和包容精神了。

你不能因為別人與你意見不合,看法不同,就否定他的觀點和思想。

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學說是無懈可擊,更沒有什麽東西是純潔的,完全正確的。

唯有博覽百家之長,去其弊端與短處,取眾力、眾勇、眾智,才可能誕生出正確與真理。

但可惜,很多時候,知道怎麽辦是一回事,怎麽想又是另外一回事。

思想道路上的分歧,注定了雜家將來的分裂……

……

另一地,司馬遷卻對雜家和平壤學苑影響下的安東,越發的感興趣了。

過去半個月,他跨越了大半個安東,從安東的東部,一路經過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城鎮、封國以及屯墾團。

終於抵達了如今安東的核心——新化城。

在新化城,司馬遷看到的又與其他地方不同。

這一路上,司馬遷,見過了安東地區的怪事和詭異之事。

但從未有一個地方,像新化城這樣光怪陸離。

新化城的城墻不高,甚至不及很多內地的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