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9章 唯政績論(一)(第2/3頁)

坊間有傳聞,大鴻臚未來甚至可能與內史一般被裁撤。

聽到許九點頭,伍被心裏大喜。

此番他來見許九,自然不僅僅只帶來了問題和麻煩。

也帶來了政績和資源。

畢竟,許九再怎麽說也是自己人。

平壤學苑雖然為了避嫌,不敢公開與許九的密切關系。

但,卻是可以動用人脈和資源,為許九保駕護航。

為他刷名聲,刷政績。

這種事情,很簡單。

過去數年,平壤學苑早就玩的很熟練了。

所以,伍被微微一笑,道:“這安東的第三個隱患,其實就是稅賦……”

……

未央宮,宣室殿之中,劉徹與薄世對坐而視。

剛剛從東宮回來的輕松和喜色消失不見,只有嚴肅的氣氛。

“臣昧死再拜陛下:陛下問臣,安東隱憂?臣以為,獨在稅賦……”薄世頓首而拜,對劉徹說出了自己一直擔憂的問題。

他離開安東時,安東局勢平穩而迅猛。

表面的繁榮之下,潛藏著無數隱憂。

但,作為前都督,很多事情,他不適合說。

說了那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

只能私底下報告和進言,能夠公開說的事情,其實就只是一些安東發展過程裏必然出現的問題。

其中,這稅賦,問題最大。

劉徹聽著,卻是微微一笑。

安東地區的稅賦問題,在新化城建立之時,就已經存在了。

可以說是他故意造成的結果。

當初,新化城初立,為了吸引和鼓勵移民,劉徹玩了一個類似後世招商的優惠政策。

也就是所謂的“三減五免”。

根據這個詔命,新移民抵達安東之日起,三年免一切田稅、口賦、徭役。

然後接下來五年,享有減免一半的優惠。

這個政策刺激和吸引了大量無地百姓,前往安東。

尤其是齊魯地區,從元德三年到元德六年,至少有三十萬百姓,拖家帶口,或通過屯墾團模式,或自己前往。

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安東的財稅,幾乎全靠商業以及捕鯨利益所得。

而安東地區的官僚卻與日俱增。

官員要俸祿要開銷,還要維修道路、橋梁,組織百姓開墾。

更要承擔各種任務。

目前的情況下,安東財政實際上全靠中央撥款。

這還是護濊軍其實不需要國家掏腰包的情況下——護濊軍的軍費,基本都是由朝鮮、真番、韓國以及扶余等藩國貢獻、攤派。

而著對這些王國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有著漢朝爸爸保護和撐腰,各國都只需要維持最低限度的軍隊,甚至真番幹脆都取消了軍隊,只保留官吏和衙役以及部分武裝。

其他的人,統統出口到了安東“創匯”。

真番王劉忠漢,得意洋洋,自詡自己聰明才智天下第一。

但這樣的模式,是不能持久的。

特別是現在,隨著安東的人口與墾荒面積不斷增加。

在事實上來說,安東單薄的財政收入,已經難以繼續支撐了。

甚至已經難以支撐安東的繼續發展了。

不過,這樣的事情,劉徹並不關心。

安東,是他的試驗田。

也是他用於觀察和實驗資本的地方。

換句話說,其實安東今天的財政困局,是他故意造就的。

目的就是要逼安東的官僚們將稅賦來源和目標,對準商賈和手工業、捕鯨業。

你們沒錢?

那就去找商人啊!

這些家夥有錢!

所以,劉徹只是擺擺手,對薄世道:“賦稅之事,朕自有計較……卿談談其他事情吧……”

許九都派了過去了,還加強了李廣、王溫舒,授予了許九特權。

許九倘若還轉不過腦子,那他也就沒有什麽值得期待的了。

大不了,明年把張湯丟去安東。

以張湯的手段,在安東玩一出安東財稅七成取自工商魚鹽之利,輕而易舉!

……

“財稅?”許九很難理解,怎麽安東地方連財稅都成了問題了?

要知道,這些年來,生產技術和耕作技術大進步,由此帶來了地方財稅的爆炸。

關中各縣,每年的稅賦都在增加,漲幅驚人。

而關東地區,遞解長安的錢帛也是越來越多。

去年田稅收入,甚至突破了二十萬萬。

在三十稅一模式下的漢室,還能得到這麽多田稅收入,只能說是墨家和農家太BUG。

尤其是一部《新神農》,造就了無數的農業專家和力田。

伍被不得已,只能跟許九解釋:“安東雖富,但府庫窮……”

“在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藏富於民了……”

“陛下詔命,安東移民三減五免之政,新移民三歲免一切田稅口賦徭役,之後五年減半……”

“此外,還有屯墾團、遊俠等,從不交稅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