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章 遇事不決,大搞基建(第3/3頁)

現在,就等著少府和太仆的官僚前來,將蓿苜草種子以及各種技術、工具,傳授給這些人。

但,在順德外圍的兩百裏地域的部族,就沒有這個條件了。

因為,資源和人手的嚴重不足,他們至少在今年,還得維持遊牧的生活方式。

而怎麽組織和帶領這些人過渡好這一年的時間,就又成了難題。

總不能讓這些人呆在原地,好吃懶做吧?

總得讓他們去自己養活自己。

但不能因此讓他們失去控制,離開漢家的掌握。

郅都現在就在頭疼這個事情。

這批遊離在外的人,大約有兩萬人左右。

其中,成年男丁大約是八千人,婦女和孩子約莫占了一萬,剩下兩千是老弱病殘。

這些人若是不管他們,或者限制他們,不許他們去遊牧,那麽,肯定會全部餓死的。

當然,有不少商賈,都表示願意接盤。

將他們帶回內陸。

但郅都用屁股想都知道,這些渣渣想幹嘛!

“幹脆,讓這些人,男丁便為我軍輸送和保管糧草,婦女則縫補和梳洗衣物?”郅都在心裏想著,但隨即就否定了這個設想。

因為,漢軍不可能帶著他們一起行動。

“或者,搞個工程,讓他們去做工?”郅都眼中閃爍著光澤。

這個主意倒是不錯,既然漢家到了這草原上,那自然不會傻兮兮的放任草原,當然會改造這個地區的地理、地貌,改變河流的流向,以此來讓世界來適應漢人,而不是跟匈奴人傻兮兮的讓自己去適應世界。

雖然現在,天子已經否定了在草原上屯墾的計劃。

但畜牧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水資源的供給的嘛。

在定居點之間挖掘渠道,建設一個個儲水的水塘,乃至於沿著容易洪泛的地區建設堤壩,在風沙泛濫之地,植樹造林,這些都是選項。

雖然來此地不久,但郅都就已經為這順德周圍的世界量身打造了一個改造工程。

首先,在靠北接近浚稽山的地區,大量植樹,以阻滯和減弱風沙侵襲的力度。

植樹防沙的事情,在秦代就已經為中國人所知了。

秦人經營河套地區時,在榆林塞周圍植樹十余萬株,直至今日,榆林塞周圍的榆樹依然是對抗從河西刮來的風沙的最強大防禦。

毫不客氣的說,若無秦人的經營,河套地區的風沙化,現在可能會很嚴重。

除此之外,在順德附近,建立一條供水渠道,以滿足順德城將來對水的渴求,似乎也很有必要。

不然,未來,順德若是人口一多,缺水的話,那就麻煩了。

這樣想著,郅都就已經有決定了。

對法家來說,遇事不決,大搞基建,確實是一個下意識也是理所當然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