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0章 官制改革(一)(第2/3頁)

若不是北地郡方面一直在報告合黎山沒有動靜,劉徹都要懷疑劇孟被人陰了。

“合黎山,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劉徹有些想不明白。

於是他拍拍手,叫來自己的侍從官,對他囑咐道:“卿去少府,讓少府放飛信鴿,聯絡合黎山,朕要盡快知道合黎山的情況!”

“諾!”

這人立刻領命而去。

而劉徹也沒有清閑多久,就有宦官來報:“陛下,禦史大夫來了……”

劉徹立刻站起身來,吩咐著:“把晁錯帶到此處來見朕吧……”

周亞夫的政治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按照傳統,夏季是封侯的季節,一旦晁錯被封為列侯,那麽,只需要過渡幾天,他就可以接任丞相之職了。

但劉徹卻沒有絲毫的憐憫之心,想方設法的想要在周亞夫下台前,利用這個空當,塞點私貨進去。

這也是學習的後世米國政治制度的精髓——總統到點了,下台前,突擊通過幾條政策、法令,突擊特赦一批關系戶。

而劉徹借著這個機會,幾乎是生掰硬扯的讓周亞夫在幾條詔命之下附署。

有的是周亞夫自己也想做,但一直沒做成的事情。

譬如,收地方諸侯王治國權,將諸侯王從國王變成一個名譽頭銜。

這種事情,劉徹和周亞夫配合起來,默契無比。

先是劉徹自己扭扭捏捏的說了一堆大道理,又扯了吳王劉濞、濟北王劉興居這樣的反面例子,周亞夫立刻就跳出來請求“為萬世計,宜收諸侯王之權”。

劉徹立刻順水推舟的同意。

於是,天下諸侯王懵逼了。

他們失去了最後的能夠與中央掰手腕的權力,從此他們的王國,王宮以外就與他們無關了。

他們只能在王宮裏當個吉祥物。

當然了,凡事都有例外。

諸侯王之中,如劉徹的兄弟們,還有梁王劉武這樣的親皇叔,都被保留了特權。

另外,劉徹也沒有要趕盡殺絕。

而是給諸侯王們指出了一條出路。

想繼續做真正意義上的國王?而不想當吉祥物?

可以!

學習蒙王劉非,請求鎮撫新固之土就可以了。

塞外世界這麽大,隨便各位皇叔皇伯和兄弟們搶地盤了。

這個詔命一下,諸侯王們立刻哀鴻遍野,但沒有人敢跳出來反對。

在諸侯王們眼裏,劉徹的形象,已經與惡魔掛鉤了。

就是呂後當年,對於宗室下手,可能也不如劉徹這麽狠!

上台才八年,就弄死了一堆叔叔伯伯,還把自己的親哥哥都流放掉了。

太恐怖了!

沒有傻子敢與劉徹唱對台戲。

諸位皇叔皇伯皇兄皇弟,不得不認真考慮去塞外選個地盤,再做諸侯王了。

而王子們更是誠惶誠恐,他們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早做打算。

以至於出現了,有王子殿下打算報考武苑,投效軍旅的故事。

劉徹對於這樣的宗室榜樣,自然是好點贊,不僅僅特批了他的請求,還賞賜了他黃金一百金。

於是,更多的王子響應了起來。

這是好事!

但,也有一些事情,周亞夫是怎麽都不贊同,劉徹說幹了口水,才勉強同意的。

譬如改革漢室官員等級制度。

在原本,漢家官員的等級其實很模糊,譬如九卿和郡守皆為兩千石。

都護府都督也是兩千石,未來將推行的州部刺史也是兩千石。

就連禦史大夫還是兩千石。

雖然有所謂的中兩千石官員、真兩千石、兩千石和比兩千石之分。

但,其實地位相對模糊,難以區分。

至少,很難讓爬到了兩千石的大臣們感覺自己與其他人有什麽區別。

這怎麽能行?

劉徹深知,人的進取心和奮鬥力,很大部分就是來自野心,而野心源於攀比。

所以,趁著周亞夫即將下台的空窗期,劉徹趁勢下達了改革詔命。

他要求丞相府牽頭,與九卿各有司,重訂官員等級。

按照他給出的指導要求,一千石以下,照舊如故。

但一千石以上,就有了更多細分了。

從一千到一萬,分為新的十個等級。

丞相最高,為一萬石,太尉和大將軍,與丞相平級,同為一萬石。

但基本上,漢室以後是不會新設太尉和大將軍,最多將之作為一個榮譽頭銜,追封給已故之人。

而丞相之下,就是九千石的禦史大夫,而九卿則全部統一為五千石。

至於五千石到九千石之間的這些等級,是給那些工作特別突出的五千石準備的。

五千石以下,兩千石以上,為各地方郡守、州部刺史以及都護府都督的秩比。

這樣劃分的好處,不僅僅在於給官員們加薪,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更可以有效的編織起一套官員等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