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知縣(第2/3頁)

宋先生臉憋得通紅,急忙就要岔開這事,可胡老大卻沒意識到他是真不願提這事,不顧宋先生頻頻示意的眼神,在那口沫橫飛的就向周士相說起來宋先生當年是如何做的知縣。

他不說還好,一說,周士相聽得也是目瞪口呆。

……

原來這宋襄公本是河南南陽府人,崇禎年間的秀才,只因家徒四壁加上戰亂頻繁,使其無法安心苦讀,這才止步於秀才,否則,定又是一個少年中舉的佳談,說不得還能中上一個進士。(這遭遇和周士相倒是蠻相似。)

那年,宋襄公眼見中舉無望,而過境闖賊勢大,為得前程,竟鋌而走險投了闖賊。時為崇禎十五年,宋襄公年三十一歲。

投賊之後,宋襄公雖說只是個未中舉的窮秀才,根本算不得什麽文人,也沒有什麽聲名,但畢竟是個秀才,識得文斷得字,在賊營一幫大老粗中間也算是鶴立雞群,所投賊將甚喜於他,提其為軍中文書記室,待之甚厚。

士為知己者死。賊將待宋襄公深厚,宋襄公自銘感於心,一心報效,在軍中兩年有余,諸事得體,上下公文悉無錯誤,很得賊將器重。

宋襄公本以為闖賊陷京,新朝必將鼎定,闖賊又厚待文人,如舉人牛金星爾今已貴為大順臣相,所以只要踏實做事,用心當差,他日新朝必會大用,雖沒牛金星那般際遇能位列朝堂之上,但至少也能在新朝謀個知縣做做,若是運氣好的話,知府老爺也不是做不得的。如此一來,也算是光宗耀祖,足報父母養育之恩了。

事情也確如宋襄公所想那般,眼瞅著大軍攻陷京城,大順取代大明已是板上釘釘的事,那賊將歡喜之下便對宋襄公說,等永昌皇帝在北京正式登基,便上表保他為一縣父母。

得了賊將承諾,宋襄公大喜過望,對賊將更是感恩戴德。怎想,心願即將達成之事,那平西伯吳三桂竟然引了滿洲大兵入關,闖賊一戰不敵竟就此敗亡了,敗亡速度之快令宋襄公是瞠目結舌,萬萬也想不到!

闖賊身死之後,賊營各將群龍無首,惶惶不可終日,眼見大勢已去,宋襄公便又生了異心,聞聽那平西伯吳三桂乃借虜平寇,又有朱明福王在南京登基為帝,一時鬼迷心竅,認為天下終究還是大明的,於其將來被明軍清剿上那斷頭台,不若就此叛出賊營重投大明。

宋襄公又尋思自個在賊營中不過是個文書,此去投明又拉不了人一塊去,孤家寡人一個,明朝如何會重視於他,因此把心一橫,竟連夜偷了對他恩重如山的那賊將官印南逃,欲持這賊將官印往南都去碰碰運氣。

不曾想,人還沒到南都,半路就在江北被抓了,抓宋襄公的是南明新封興平伯高傑部下總兵李成棟手下的兵卒。

這李成棟綽號“李訶子”,和那高傑一樣本也是闖賊一員,後隨高傑一塊叛了闖賊投明。因闖賊勢大,高傑不敵,便領了成棟一幹部下往南逃奔,暫落腳在這江北徐州。

甲申風雲突變之後,原是喪家之犬的高傑部也跟著時來運轉,仗著手下有兵擁立福王登基竟也得授興平伯,爾後更是被弘光朝的重臣閣部史可法倚為江北四鎮之一。

高傑得封興平伯,李成棟也被授予徐州總兵官。其手下兵卒抓獲南逃宋襄公後,從其身上搜出了那賊將的官印,誤以為宋襄公乃闖營大官,如獲至寶,雀躍著便將宋襄公押到了總兵府裏請賞。

宋襄公百般叫冤,極力辯解,奈何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成棟部下並不理會於他,倒是成棟卻不糊塗,一見宋襄公是文人打扮,當下便起了疑心,拿他手來看,發現手上並無繭,顯是從未握刀拿槍過,當下就細加盤問起來。

宋襄公為保性命,也是竹筒倒豆子般將自己的經歷交待得一清二楚,說完哭請饒命。成棟笑而不語,著人替宋襄公松綁,對他說你一個小小從賊秀才去了南都能做何事,那裏想做官的多如牛毛,你一無功名,二無資歷,三無錢財,四無人脈,僅憑著一顆賊將印就想換得官來?當真是可笑之極,就你這般樣子,那南都的官軍不把你當賊將綁了請功才怪。不如就留在我軍中效命,若是有了功勞,他日替你向朝廷保薦便是。

宋襄公不想成棟竟然招攬自己,也是大喜,想想今日能被成棟部下當賊將捆綁請功,明日何嘗不會被南都的官軍綁了請功,左右都是投明,投哪不是投,當下不叠就答應了下來,就此留在了成棟軍中。

成棟雖是粗人,但也愛才,宋襄公雖無驚天偉地之能,卻勝在在賊營中做了兩年多的文書,對軍中規制十分熟悉,不必再加培養,順手就能用,便一直將其帶在身邊負責錢糧公文之事。此類事務,宋襄公也是輕車熟路,主仆二人相處也是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