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生是漢人,死是漢鬼

突降的暴雨使得龍眼鄉的撤離行動異常困難,原先估計只要五天就能撤離的行動已經持續了足足七天。

龍眼鄉的撤離行動是太平軍在香山境內最大規模的撤離行動,撤離人員包括安置在龍眼鄉的原後營營民,以及當地百姓和新移民,人數達到了一萬余人,並且是以老弱婦孺居多。

事前,為了防止出意外,宋襄公親自前來坐鎮指揮這次撤離行動。為了確保撤離行動的成功,周士相也從後方調來1000人的預備兵協助,加上龍眼鄉的保安隊,步軍左營駐龍眼鄉的一個衛,承擔撤離行動的兵力達到了2000多人。

結合清軍進軍時間,周士相和宋襄公對撤離行動都很樂觀,因為他們已經搶在清軍前頭開展了撤離行動,並且是就近撤往新會,失敗的可能性很低。誰知人算不如天算,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中斷了撤離行動,也令得這次撤離行動蒙上了失敗的陰影。

現在成功撤離到江灘上的老弱婦孺只有7000余人,另有4000多尚在往譚江邊來的路上。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或許再也看不到譚江了。

情況很不容樂觀,清軍三天前已經逼近龍眼鄉,步軍左營的那個衛已經和他們的前鋒交過手,因為風雨的緣故,清軍停止了前進,使得宋襄公這邊還能爭取多撤出一些百姓來。然而今天的風卻比昨日大了很多,乃是台風,江對岸的新會水師根本不能在這大風中將船只駛過來,這使得幾千老弱婦孺只能在空蕩蕩的,毫無遮擋的江邊無奈等待。她們必須等到風停,沒有任何辦法。

雨還在下,風還在刮。

老弱婦孺們擠在江灘靠在一起,單薄並且早已濕透的衣服讓她們不住發抖著,唯一的幾處可以遮蔽風雨的地方早已擠滿了孩子,沿江邊看去,密密麻麻滿是人。不時有嬰孩的哭聲響起,讓宋襄公心亂如麻,頗有肝腸寸斷的痛苦之感。

下午,保安隊傳來不好的消息,清軍的一支營兵冒著風雨突襲了墊後的那一衛太平軍,風雨之中因為不知來了多少清軍,領軍的百戶只能被迫撤退。但那支綠營兵緊咬他們不放,現距江邊不到幾裏地了。

離江邊還有幾裏地了?!

宋襄公緊張起來,他深知一旦讓清軍沖到江邊,後果會是什麽,哪怕這些清軍只有幾十人,也會讓江灘上瞬間變成人間地獄。那些女人孩子會因為驚慌失措相互踩踏,會因為恐懼而投入江中……

宋襄公不敢想象讓清軍靠近的後果,他讓人找到了預備兵的旅帥、千戶於世忠。

於世忠祖上曾是戚繼光將軍手下的偏將,世駐金山衛備倭。弘光元年江南淪陷時,於世忠跟著不肯投降的明軍一路南奔,先入福建投奔隆武帝,再逃廣東投奔紹武帝。永歷元年廣州城破時,他帶著一些手下從廣州城跑到新安縣的赤柱島,後來赤柱島被新安的綠營兵攻破,他領著殘余人馬又逃進梧桐山繼續抗清。

清廷委任的新安知縣張大昌曾派人進山勸降於世忠,許諾只要他帶人出來投降,不但可以保住性命,還可以保舉他為新安縣的綠營守備。然而張大昌的幾次勸降都被於世忠拒絕,他讓勸降的人告訴張大昌,他的祖父當年跟隨戚大帥打倭寇殺韃子,死在蒙古人的刀下,他父親則是死在渾河金兵的刀下,到他這輩,說什麽也絕不會辱沒祖上!想讓他投降韃虜,門都沒有,他生是漢人,死也是漢鬼!(作者注:赤柱,後世香港)

……

太平軍攻占香山後,周士相曾派人去招攬那些散落在香山附近的明軍余部。於世忠聞訊後便率手下殘兵出山趁夜渡海抵達前山寨,同駐寨的太平軍將領蔣和接洽,願率所部改編為太平軍。

蔣和見於世忠手下的三四百兵一個個衣衫襤褸,好像多久沒吃過飯,武器也都沒多少,只當他們是尋常明軍,便起了輕視之心,但當於世忠不岔請蔣和看他的部下如何操練時,蔣和頓時收起了輕視之意。

於世忠的這三四百手下是按當年戚家軍的練兵法子操練的,雖然人少,雖然吃不飽,雖然沒有多少武器,但一旦操練起來,卻讓蔣和感受到一股強兵的氣息。

蔣和當場沒有二話收留了於世忠和他的部下,並讓於在手下做旅帥,加千戶銜。任命報上去後,周士相欣然批準。

獲知清軍三路大軍進逼香山後,太平軍也做了總動員,蔣和帶領前山寨的預備兵全部趕到香山待命,在得知要他派一員得力部下到龍眼鄉協助宋襄公撤離百姓後,蔣和腦中閃出的第一個人選就是於世忠。

宋襄公見到於世忠時,對方也是渾身濕透,但任憑風雨多大,他仍站著說話,而不是蹲下去。

聽宋襄公將情況說了後,於世忠沉默了片刻,將他帶來的1000名士兵集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