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2/2頁)

和清軍幾仗打下來,太平軍不是贏在戰鬥力超出清軍多少上面,而是贏在了比清軍高出不知多少倍的組織和動員能力上。比爛的話,太平軍肯定沒有清軍爛。

當然,直接將糧票發給百姓肯定是不行的,任何新生事物都會遭到懷疑,周士相決定先將糧票用來支付官兵的軍餉,爾後由士兵和家眷拿著糧票再到各地公庫兌換糧食。初期發軍餉時也不能通通都發糧票,而是任由官兵自己選擇,是要糧票還是要錢,等到他們實際買糧之後,嘗到糧票的好處,以後自然就會選擇直接拿糧票而不是要錢了。

至於日後有可能的糧價波動,卻暫時不需要考慮。官兵百姓們大多不識字,哪裏能考慮那麽長遠。真要到了糧價大幅下跌,那便意味天下太平。只有太平時節糧食產量高,才會出現糧價低,反之,便價高。

糧賤傷農,可周士相卻願意看到糧賤傷農,那代表他成功了。糧賤固然傷農,可怎麽也比被餓死,被奴役要好吧。

和宋襄公反復商議具體細節後,周士相決意將各地公庫一分為二,成立糧務所和銀莊兩個機構。前者專門發行標注多少斤的糧票,後者則在負責鑄錢的同時承擔民間錢莊的作用。

銀莊和糧庫一樣,都能實現隨存隨取,可付給存票,也可付給糧票。而當百姓嘗到了糧票的好處,存票自然便會減少。這樣一來,便能回收大量金銀,使鑄錢廠有足夠的原料改鑄新錢。只要糧票一直能夠在糧務所兌換出糧食,糧票的信用便會一直堅挺。

發糧票和新錢最大的敵人就是私鑄和偽造者,故周士相在成立糧庫和銀莊同時,頒下嚴令,凡有私鑄銀幣、偽造糧票者,皆為清寇之奸細,本人淩遲、家中成年男丁一律處死,余者皆流放瓊州,遇赦不回。並鼓勵民間揭發舉報,若查證屬實,則揭發者可獲舉報者一半家產為獎勵。

此等嚴令及村、鄉、縣、府、省聯查聯辦機制下,敢於偽造太平軍糧票和私鑄者只能是清廷那一邊,而如何有效避免被偽造,則是鑄錢廠那幫有幾十年鑄幣經驗的官員和工匠的事了。周士相盡可能的將前世所知道的一些防偽知識結合這個時代的現實灌輸給他們,並讓布政使司衙門組織各縣官吏輪期培訓,培訓的內容便是如何鑒別真假糧票。

周士相希望能將自己的頭像刻在新發行的大明通寶銀幣上,結果卻被宋襄公大大的白眼了一回,說你想造反不成!

周士相訕笑一聲,大明通寶上刻他周大帥的頭像,的確有些過份。退而求其次,他要求在新發行的糧票上印上自己的頭像。這個要求並不過份,糧票只是太平軍自己發行的可供士兵百姓買糧的憑證,所以糧票上印他周大帥的頭像不犯忌諱,然而宋襄公卻是好心的勸周士相莫要幹這事,因為活人的頭像印在紙上可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苦口婆心相勸,周士相卻是執意要印,宋襄公無奈同意,叫畫師過來替周大帥畫了頭像,然後叫鑄錢的工匠們好生描繪,爭取印出最好的效果出來。

瞎子李也嚷嚷大帥頭像不能瞎印,這是要折陽壽的,結果卻是輪到周士相白他一眼,繼而冷哼一聲:“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