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總督大喜!

董學禮不愧是名“宿將”,短短時間,就將自己的性命和前程分析的透徹。在他看來,張長庚新從湖廣巡撫任上遷湖廣總督,這換在平時,可是天下掉下的餡餅,大大的高升。然而,現今這總督位子卻是紮人的很,弄得不好甚至還會丟了小命。

想那胡全才做了七年的總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朝廷說將他拿下就拿下,且一點顏面也沒留,直接鎖拿進京,可想被押回北京的胡總督會有個什麽下場。而張長庚接任,說好聽點是皇帝器重,臨危受命,說難聽點怕也是頂缸的。湖廣戰局再這麽敗壞下去,朝廷總要找人背鍋,先前是胡全才,下一個肯定是他張長庚,總不能皇帝自個背這個鍋吧。

張長庚也是倒黴,洪承疇在長沙時,就一直看他這湖廣巡撫不順眼,屢次想換掉他,若不是他張長庚是漢軍旗出身,恐怕早就灰溜溜走人了。現在他如願以償成了湖廣總督,洪承疇也被皇帝一道聖旨趕去雲南,湖廣的天算是能一手遮了。然而,事實卻是張長庚上任才三天,夔東明軍就來攻打漢陽城了。漢陽一失,武昌無險可守,張總督棄城逃跑的話,朝廷鐵定要他腦袋;不跑的話,明軍也會要他腦袋。所以張長庚眼下是內外不是人,內外都要他命。

為了保命,保住這好不容易得來的總督位子,張長庚就必須擊退來犯明軍,就算不能讓局面迅速恢復,也得保證不在他手中壞得更快。為此,得知明軍大舉來犯後,張長庚急的官聲名聲都不要了,向武昌全城士紳和滿城百姓大肆攤派催餉,大肆強拉壯丁,弄得武昌城內是天怒人怨,這才在幾天之內募了一支三萬余人的兵馬出來。

原想著來犯明軍雖是郝搖旗和塔天寶這兩個闖賊大寇,可兵馬也不過萬人,己方卻有三萬多人,以三打一,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明軍。豈料,他張總督人還沒到漢陽,董學禮這前鋒就兵敗了。消息傳回去,董學禮敢肯定張長庚必定是氣急敗壞,且有一百個要殺自己的心思。

按董學禮的想法,張長庚知道自己兵敗後,應對的法子不外乎兩個,一是回師縮回武昌,漢陽也不要了,就死守武昌;二麽就是硬著頭皮繼續南下,尋郝搖旗他們決戰。

若張長庚選擇回師武昌,漢陽兵敗的責任他肯定脫不了,北京的朝廷說不得就會將他免職,而屆時武昌城內那幫被他勒索的士紳肯定會聯合那批暗中反對張長庚的官員向朝廷告狀,到時董學禮也可以將兵敗責任完全推給張長庚,說他不知兵,冒進,催逼這才導致兵敗,如此便能把自己摘出來。

要是張長庚選擇第二個法子,就是不回師武昌繼續南下,結果也只可能是兩種。一就是大勝明軍,那樣的話,張長庚高興之下對董學禮這個敗將也不會有太多恨意,董學禮再知趣些,來一出負荊請罪,另外再準備重禮,總督大人想來也是大人大諒的,不會和他一介武夫計較什麽。

萬一張長庚的下場和他董學禮一樣也是大敗的話,董學禮就更加不怕了,甚至連銀子都能省下,因為張長庚肯定會被朝廷收拾,人都倒了,董學禮還怕什麽,還浪費個什麽錢?到時隨隨便便在附近拉上一批壯丁帶回武昌,新來的總督大人說不定還得巴結自己呢,因為除了他董學禮,還能有哪個替他來保衛武昌城。

好的壞的,董學禮都料到了,現在就看張長庚如何決擇了。

董學禮倒是希望張總督犯傻繼續南下,這樣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回到武昌,成為新總督大人的依仗。

董學禮其他的信心沒有,但對張長庚必然不敵明軍卻是信心十足的。這信心來源便是張長庚手下那兩萬多兵馬的底細。別人不知情,他能不知道麽?一幫從城中和附近鄉村拉來的壯丁能叫軍隊,能打仗?打贏了才有鬼呢!

要知道他董學禮不傻,武昌城中能打的兵可都在他手下,這會早敗的沒影了!

張長庚真犯傻,他拿什麽去打,又拿什麽去贏?

……

新任湖廣總督張長庚現在心情糟糕透了,在帳中踱來踱去都靜不下心,直想殺人。而平日前總圍在他身邊的那幫官員這會都遠遠的躲了開去,唯恐觸總督大人的黴頭。軍中也是議論紛紛,都道這仗不能再打了,很多將領甚至都下令手下收拾東西準備回武昌了。

董學禮兵敗的消息對張長庚來說無異於晴天一個霹靂,一萬多兵就這麽被明軍打敗了,逃回漢陽的不到千人。董學禮這個家夥雖然沒死,可也不知躲哪去了,張長庚又不是官場雛兒,哪能不知道董學禮這會打的什麽算盤,可偏偏收拾不了他。

困境,張長庚感到自己現在真是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董學禮兵敗的消息早就傳遍軍中,他就是想封鎖也不能。他不是沒有想到現在立即退兵回武昌,但他卻真的不能就這樣退回去,朝廷要是知道他一上任就遭大敗,還在武昌城弄得怨聲載道,能有他的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