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北伐軍的組建

程漢斌十幾天前便去了廣東擔任軍械局大使,主持自生火銃和生產硝石事宜,臨行前他向周士相提出當揮師北進奪取武昌,爾後順江東下攻打南都之策,此策與周士相欲取鄭成功南京之役果實不謀而合。然此策實行起來卻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周士相手頭沒有一支能夠在長江橫行的水師,而清軍卻有水師,且不是一支,而是多支。

湖廣方面,清軍不但有洞庭湖水師,還有武昌水營,長江沿途所經如九江、安慶等地都有清軍水營,因此在沒有水師協助的情況下,太平軍很難從武昌順流而下。川東方面倒是有水師,但是一日不下武昌,川東水師也沒法出來。

沿武昌東下直搗金陵,後世洪楊所領太平軍倒是實打實的幹成了,現在周士相想要重演洪楊所走的那條路,實施起來也不難,畢竟湖廣清兵並非清軍主力,大多為綠營團勇這種二三流兵馬,且湖廣除了武昌、長沙等幾座重鎮外,其余均被明軍占領,清湖廣總督張長庚在武昌是苟延殘喘,度日如年。所以太平軍真要大舉進攻武昌,張長庚要麽與城同殉,要麽就只能棄城而跑,然而周士相眼下卻不能對武昌用兵。

無法對武昌用兵的關鍵原因倒不是受制水師,而是時間上來不及。軍情司那邊對洞庭湖水師的策反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不能讓洞庭湖水師就此反正來歸。若無永歷棄國、唐王監國事,周士相倒是能率兵聯合忠貞營、搖黃十三家等力量圍攻武昌,拿下武昌後再迫使清軍洞庭湖水師反正,而後聯合夔東所屬水師順江東下,現在卻沒法實施,因為他急著要趕回廣東相勸唐王監國。

唐王一日不監國,則大明便一日無主。

永歷棄國而逃影響實在惡劣,在沒有周士相的歷史中,永歷棄國斷送了抗清軍民的最後的希望,導致大量堅持了十多年的明軍向清軍投降。成批的文官武將或是棄官潛逃家鄉、或是剃發蓄辮向清廷投、或是隱於深山以遺民自居,而一些重臣如四川的文安之就此病逝。大學士郭之奇和廣東的一些抗清將領絕望之下率部退往安南,結果卻被安南人扣押,隨後安南人便溺殺了數千廣東明軍。郭之奇也被安南人送給清廷殺害。

雲南方面,晉王李定國未死時,就有大量明將降清,如馬寶、馬惟興、馮雙禮、祁三升等,鞏昌王白文選不久之後也降了清。晉王死後,其子李嗣業等看不到半點復起機會,終是違了晉王“寧死荒徼,無降也”的遺言降清。整個中國大陸只剩闖軍余部組成的忠貞營堅持到了康熙三年,最後大部壯烈犧牲。

金廈方面鄭成功南京之役失敗後也是心灰意冷,轉而率部開拓東番,從此鄭軍孤懸東番一島,直至二十多年後降清。在那之後,華夏大地終是不見漢冠漢服,沉淪足足兩百余年。

漢家有句古話,蛇無頭不行,再爛的官府也比沒有官府的好。這話用在永歷棄國之後,再是恰當不過。若周士相不擁立唐王監國,各明抗清力量因為沒有效忠對象,沒有主心骨,馬上便會崩潰瓦解,太平軍打下的大好局面很有可能會就此喪失。

周士相無法接受這種結局,所以他必須要擁唐王監國。哪怕唐王比永歷還差,可只要這面旗子在,人心便可挽回。

部下不是沒有人勸周士相自立,周士相卻斷然拒絕。永歷棄國不假,可這天下百姓卻不可能馬上接受一個他姓皇帝出來。在這國難關頭,唯有朱姓才能號召天下,也唯有朱姓才能將各方力量聯合起來。

自立,周士相沒有想過。

新會那個深夜,當他知道了自己今生的遭遇,知道父母妻兒如何死去,他便清楚自己活在這個世上的意義就在於復仇——為他自己復仇,更為遼事以來死於滿州之手的億萬漢人復仇。

前世,他沒有機會,因為滿州成了他的同胞;今世,要麽不成功,身死成仁,要麽就是你死我活。

復血海深仇,天經地義,哪怕血海滔滔,也無可指摘。

……

周士相將擁唐王監國的重要性明確告訴了程漢斌,告訴對方眼下太平軍沒法北上攻打武昌,他馬上就得回廣東勸進。

程漢斌思索一會,卻又提出一策。他道太平軍現在對西南清軍采取的方略是困守,但這困守卻只僅僅是將西南清軍堵在雲貴,卻是無法令西南清軍傷筋動骨。若清廷能夠壯士斷腕,敕令多尼領軍從川陜回師,那麽這幾十萬清軍便可旦夕返回北方,再次成為太平軍的大敵。無論清軍從哪個方向來攻,失去地利的太平軍都只有被動挨打,最好的情況是兩軍相持,最壞的情況則是太平軍有可能被清軍趕回廣東,盡而圍殲。

畢意,太平軍實際擁有的兩廣地盤看著是大,可人丁不過百多萬,而西南雲貴兩省經此戰火,更是凋零,周士相沒有時間,清軍也斷不會容他和孫可望一樣治理雲貴,從而整合地盤,獲得一個穩定抗清的基地。到時,太平軍看著有十多萬兵馬,可面對的卻是擁精華財賦之地,以舉國之兵來討的清軍。那時候,何以為戰,何以久戰,何以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