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盼公速至

率部攻占吉安府轄各縣的正是太平軍第三鎮鎮將蔣和。自北伐以來,蔣和多有聯絡各軍將領,言要效仿陳橋驛,為大帥披黃袍,爾後各軍回師廣州,將那鳥唐王廢為庶人,從此兩廣姓了周,大夥俱都做從龍功臣,然後再揮師北伐,滅了滿州韃子,將來大夥封妻蔭子,公侯百代。

不想北伐以來,第三鎮便一直為先驅,作前鋒,與各軍之間往來無多。拿下贛州以後,周士相帶第一鎮、第十五鎮和新二鎮圍攻吉安府城,蔣和則被命令率所部第三鎮掃蕩吉安府轄各縣,使得蔣和遲遲無法落實為大帥“披黃袍”的念頭,一肚子憋屈自是全撒在了那些冥頑不靈,不肯歸降的清朝官吏頭上。

第三鎮先破永豐縣,殺城中清朝官員9人,士紳28人。被殺之人還包括這些人的家眷,當日只殺得永豐人頭滾滾,不少士紳大戶就此滅族。蔣和又命將永豐被殺之人首級全部拿鐵絲串上,派人送到安福縣,嚇得安福知縣當即開門歸降。此後又有龍泉、泰和、廬陵三縣或受復明大義所感,或為局勢所迫,攜全城紳民反正。

永新知縣周泰昌為順治十年同進士出身,自感受清恩甚重,拒絕歸降明軍。結果城破,周泰昌一家19口無一得存,本城千總陳孝忠連同縣學諸生50余人伏誅,使得永新縣自此生員斷絕,時人哀呼文脈底斷。利用永新歸降營兵詐開了永寧城後,蔣和又故計重施,命將知縣管某、士紳20多人連同其家眷,不論老弱,盡皆從南城摔下。又派兵捕捉當日城上協守青壯600余於東門三裏亭坑殺,致使永寧城中家家有喪。鄰近萬安縣士紳聞永寧慘事,士紳聯同衙門書辦小史一起行事,將不肯開城歸降的清知縣捆送太平軍前,從而保全該縣。

贛州以北,新二鎮進展順利,先後奪取興國、寧都、安遠、瑞金、龍南、石城、長寧、會昌等縣,又有信豐、雩都、安遠、廣昌、南豐等縣舉城反正。新二鎮前鋒甲旅兵進建昌府,建昌府清軍不敢抵擋,往北面撫州方向逃竄。

太平軍中軍主力第一鎮、第十五鎮、新一鎮及騎兵一部在大帥周士相親自指揮下包圍了吉安府城。因吉安一帶暴雨如注,致使太平軍行動困難,營盤安置也十分不便,原先定於以火藥爆破吉安府城也因地濕不得行,故周士相只令各軍將吉安團團圍住,重挖深壕,重築營城,每日以火炮攻城,不克不休。

吉安城中清軍人心惶惶,糧食價格陡漲,生火木柴也短缺。清江西提督劉光弼派人向南昌告急,稱內絕糧草,外無救兵,勢難久待。清江西巡撫張朝璘此刻卻是一點援兵也調不出,反而要為南昌城的安危焦心竭慮。原來贛州被太平軍攻占的消息傳到江西各地後,便引發了一連串的反清起事。

原崇禎朝兵部主事江星桂、生員馬江等人在南康府起兵響應。馬江自稱巡撫,江星桂稱兵部尚書,攜眾數千先後攻克都昌、湖口、星子等縣。清南康副將徐學易等人見勢危,兵力不敵,下令全軍入南康城憑險扼守。豈料南康都司陳萬和等人卻被江星桂等人的使者策反,領兵數百在安義縣舉旗反正,使得南康城頓時成了一座孤城。

鄱陽湖一帶向來就有水匪聚集,清軍數十次進剿都未能徹底平定,這會各水匪也是趁著清軍手腳大亂,兵馬空虛的機會相繼而起,各立山寨,以永歷紀年造作符印,以次拜官,自郡縣、監司、撫按、科道、部院、總鎮之屬鹹備。其歌曰“弟兄一千七,天下無人敵。有人來犯我,一個一兩一”。有其他水匪和綠林沒有起兵反清的,這些鄱陽湖水寨便會聯合攻打,迫使對方一起舉旗。總有十八寨,寨主稱復明天下兵馬大元帥,其下總督數人,巡撫數人,五軍都督一應俱全。

太平軍新二鎮尚離建昌府瀘溪縣百余裏地時,本城清朝知縣和縣丞等人便俱攜印潛逃,城中百姓紛紛出城避難,諾大一座縣城,等到太平軍前鋒探馬來時,竟是空無一人,直叫那些太平軍探馬以為這城是座鬼城。自甲申以來,此事還為頭一樁。

各地一些士紳學子也趁勢起兵,百姓平日多受清廷榨取,這時便也紛紛響應。雖烏合之眾,卻因各地清軍空虛,幾乎建制官兵,故瞬間便能成事。撫州樂安知縣胡某平日貪贓枉法,加田畝過額,結果城中一小兒突發大喊“大明兵至”,百姓瞬間揮臂呼吼向縣衙沖去。衙役捕快無人敢阻,胡某嚇得藏於茅房之中,結果被憤怒百姓搜出,將其活活溺死在茅坑之中。

南昌府豐城縣也發生了紳民數百掠市,官兵驚散之事。巡撫張朝璘派副將吳之培領兵百人前往鎮壓,結果兵行半路便自相潰散。武寧縣紳民鄉宦公然網巾大袖,口稱大事已就,勸知縣速為迎順,以至人心洶洶,各地官員無一有固守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