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

吉安城,清江西提督劉光弼皺眉看著天上的太陽。連著下了五天雨後,這天氣終是轉晴了。陽光照在大地那刻,城外的太平軍爆發出歡呼聲,城內的清軍卻是人人緊張——雨停了,城外的太平寇可就要攻城了!

這幾日的大雨讓太平軍一直沒能對吉安城采取有效攻勢,只有那些被放在棚子下的火炮趁著雨停間隙朝城上轟上幾發,以此告訴城內清軍不要心存妄想,這雨便是下得再大,時間再長,太平軍對於吉安也是不克不休的。

吉安城內的清軍主力乃是劉光弼從南昌帶來的江西綠營主力,有兵6000余人,這些綠營兵大多參與過當年贛州保衛戰,其中不少人還曾經隨金聲恒、王得仁反正歸過明,另有少部分是隨將領投降的原李成棟部明軍。因為軍官和老兵較多,所以這部清軍的戰鬥力較高。

劉光弼是清軍之中不可多得的一員悍將,這人也是漢軍正藍旗人,當年隨洪太伐明圍大淩河,領兵一舉攻克明軍炮台三座。後來明監軍道張春、總兵吳襄等率軍四萬從錦州赴援以解大淩河城之圍,劉光弼當先馳陣,斬殺明軍裨將兩人,率部攻入車陣,令得明軍陣腳大亂,戰後論功予世職梅勒章京,升任漢軍固山額真。順治十三年進世職累進一等阿達哈哈番,任江西提督,被順治親賜鞍馬、弓矢。

除了劉光弼從南昌帶來的這六千江西綠營主力,吉安城中還有總兵楊文遠麾下的千余標兵,加上楊文遠趕在太平軍抵達吉安之前從府轄各縣調來的2000多駐防營兵和汛兵,勉強使城內守軍達到了萬人。另外清軍還大量征發城中青壯和搜刮左近鄉民上城助守,使得城中可用人力多達三萬。按兵法上說,圍城之兵需三倍,攻城之兵需五倍,因此劉光弼估算城外的太平軍總兵力當在十萬人左右,要不然那賊秀才不會有膽量圍著吉安不放。

事實上攻城的太平軍沒有那麽多兵力,其第一鎮有兵四旅,第十五鎮有兵三旅,新一鎮有兵四旅,馬步兵27000余人。另外還有四千多降兵,加上自己的衛隊和少年兵,周士相屯在吉安城下的總兵力只有三萬出頭一點。以這麽點兵力圍住吉安,且要不克不休,從兵法上來講肯定是不明智的,攻城傷亡也必然極大,但周士相卻有信心以最小的傷亡奪取吉安。

這個信心的來源便是北伐軍強大的火炮優勢,贛州一役,周士相得到的不僅是進入江西的坦途,更得到了城中積聚無數的軍械,其中僅藥子就多達三十余萬斤,這意味著太平軍的火炮火器優勢將能發揮到最大。若不是這幾日天公不作美,周士相早已下令強攻吉安了,而不是白白耽擱數天功夫。

天氣放晴之後,周士相拿千裏鏡盯著吉安城看了片刻,便下令將那些降兵全部驅趕上去。聽到這個命令,葛義、齊豪、王輔臣他們立時明白,大帥這是要正式攻城了。

“最後一次射書城內,一炷香後再不開城,城破之後雞犬不留!”

雞犬不留的另一種說法自然是屠城,這個命令讓葛義和王輔臣等將領都是精神一振,兵官董常清卻是臉色大變,上前勸道:“大帥,城中清軍固眾,但百姓也不少,他們不過受清軍脅迫這才參與守城,非自願與我大兵為敵。倘若破城之後行屠城事,未免屠戮太重,有損我北伐大軍仁義之師威名,往後恐贛省百姓會視我大兵為仇寇,此於我北伐大業不利。”

“本帥只說過北伐之後不可殺害無辜,不可搶奪百姓財產,何曾說過我太平軍乃仁義之師?”

周士相放下千裏鏡,糾正了董常清這個錯誤的說法,他對董常清道:“城上青壯手中可有武器?我軍攻城之後又會不會被他們所殺?若答案為是,他們便稱不上無辜……本帥不問他們為何出現在城上,本帥只知道他們的存在便是我破城的阻力,對任何手持武器拒我太平軍者心懷仁慈,便是對我將士之最大不負責任。”

周士相又道:“仁義二字,本帥最是聽不得。本帥唯願世間所有異族但知我太平軍為虎狼之師,不願聽他們稱贊我為仁義之師。異族畏威而不畏德,同族之敵更是如此,倘不能使他們曉得我太平軍之厲害,曉得與我作對之殘酷下場,那便永遠不知畏懼。世上事,但只畏懼才會懂得進退,懂得識趣。誠然,我太平軍乃大明王師,此番北伐乃為匡復三楚,直取南都,但更為屠戮滿州,直搗黃龍,迎天子復歸神京,如我軍歌所唱,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

“大帥也說了,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對胡人滿州,自是要屠滅其族,但這吉安城中非是胡兒,乃我漢人也!”

董常清倒也不是婆婆媽媽之人,只是這吉安城中確都是漢家百姓,屠城令一下,死的可不是滿人,而都是漢人,因此心下不忍,執意進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