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

蕪湖,因為蒙古二韃子大爺的到來又姓了明。

成功騙取蕪湖城後,千戶那木圖和安軍使吳重山立即向浙軍發出信號,很快,兵部尚書張煌言便再次屹立在蕪湖城頭。

此時的張煌言一掃十數天前的迷茫和絕望,又一次意氣風發。經太平軍的幫助,三千多被清軍抓捕去的浙軍士卒被解救出來,原先在銅陵自潰的水師也被張煌言派人重新聯絡往蕪湖集結,現在浙軍已經恢復到五千余人,三百多條船。那木圖部將擒獲的數百綠營兵連同繳獲的軍械也交給了浙軍,現下已經打散分給了浙軍各將。

太平軍並沒有在城中駐紮,而是在浙軍趕到後便退到了城外。安軍使吳重山帶著幾人留在城中和浙軍的參軍徐允耕作相交關接事項。

在城頭感慨一番後,張煌言來到蕪湖府儒學,先在孔廟行禮,再轉至明倫堂前,此時城中男女老少紛至,皆要親眼見一見這位再次到來的大明兵部尚書。百姓見到張煌言後便即哭訴浙軍撤退後他們所遭受的苦難,有親人被殺的更是泣不成聲。

張煌言無比愧疚的拱手對眾人道:“是我張煌言對不起大家!諸位所受的苦難,我張煌言來日一定為大家向韃子討回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光復南京!”

百姓多不知外面到底發生什麽大變,只知浙軍又打來蕪湖,故而都道大明恢復有望,因而一聽張煌言說南京能夠光復,頓時紛紛叫好。

“各位鄉親父老,我們明軍是正義之師,絕不會擄掠清算。前番我來時便曾下過嚴令,今天我同樣要鄭重宣布,蕪湖百姓的生計一切照常,做買賣的、種莊稼的,照樣做你們的營生,我明軍絕不會侵犯大家!當然,我也歡迎大家主動加入我們,一起光復南京,一起殺韃子!”

與百姓談話之後,張煌言又與城中士紳晤談,同時接見遺老和義士,安排部署蕪湖光復後的官府建立和秩序維持相關的事。不過除了那些之前就秘密和浙軍有聯系的抗清士紳,大多數蕪湖士紳對於張煌言和浙軍的重新到來感到不安,因為他們害怕浙軍會再次失敗。

對此,張煌言告訴他們,廣東太平軍已經光復江西,現正揮師東進,不日便會攻打南京。聞聽兩廣明軍殺到,這幫士紳這才稍稍定心,但還是有所保留,畢竟鄭軍的大敗給這些人留下的陰影太深。若不是浙軍回來的快,恐怕他們中不少人都要做揭發他人、保全自身的齷齪事了。

和士紳們直談到晚間,張煌言才和吳重山在府衙碰面,商議浙軍下一步動作。

參將魏大龍很是激動地說道:“尚書大人,既然蕪湖已下,那我們當配合太平軍順江攻打南京,替南京城下死去的閩軍兄弟報仇!”

張煌言點了點頭,若無太平軍相助,浙軍恐怕早就不存,所以他是非常願意配合太平軍奪取南京的。

代表太平軍的吳重山卻道:“張尚書,我家大帥的意思是浙軍眼下當守住蕪湖,監視下遊和上遊安慶清軍的動向,而不是順江攻打南京。”

“不打南京?”張煌言怔了下,問道:“粵國公現在何處?”

吳重山搖了搖頭,並不隱瞞,他實話實說道:“不瞞尚書大人,我家大帥現在的蹤跡我也不知。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我家大帥此刻正在向南京進軍。”

“如此便好。”

張煌言微一點頭,眼下江南人心未定,還有不少抗清義師活動,太平軍於此時攻打南京,可收倍半功效,若是遲了等清朝穩定了江南,重新建立起有效統治,那便困難的多。但想既然太平軍正在向南京進軍,那他更應該率部順江配合太平軍,這樣一個在陸,一個在江,豈不更容易得手,為何那位年輕的國公卻讓自己守在蕪湖不動的?

張煌言心中奇怪,正要問吳重山,卻聽羅綸道:“啟稟尚書大人,羅綸年輕識淺,有一想法不知當說否?”

羅綸字子木,安徽人,是定西侯張名振手下猛將羅蘊章的族侄。他為復明大業,屢到各地考察山川形勢,鄭成功屯兵瓜洲,他亟往鎮江觀變;張煌言先往南京,他沿江追趕,結果半路聽說南京大敗,浙軍崩解,但他卻沒有就此返回,而是孤身一人繼續前來尋找浙軍,結果在江北的無為找到了浙軍。此人任俠尚義,直言無隱,張煌言頗為器重,一路之上不時征詢他的意見,參軍徐允耕對他也是頗是看重。

“子木請說。”張煌言微笑看著羅綸,鼓勵他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羅綸道:“我以為浙江為進入贛、閩的孔道,若能控制浙江,除能與江西太平軍相呼應,更能聯通金廈,所以我認為尚書大人當分出一支偏師,擇一大將帶領進軍廣德和新安,打浙江清軍一個措手不及,這樣不但能聯通贛閩,更能阻斷浙江和南京,如此太平軍攻打南京之時,便不虞浙江方面會有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