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吳三桂反了!

三灣的大火整整燒了三天。

這三天,揚州左近一片平靜,戰爭仿佛一夜之間遠離了淮揚大地。

若不是那些不時出沒的騎兵,以及一座座平地突地的高大墳堆、還有那陽光都融不化的血冰,很難讓人想象這裏不久前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

得勝的太平軍在舔舐傷口,敗了的清軍同樣也在重整。

鰲拜領著敗兵撤回揚州後,順治召見了他,卻沒有暴怒命侍衛將鰲拜的頂戴拿下推出去砍了。主奴進行了一番長談,爾後鰲拜便奉旨收攏各處潰兵,趁著太平軍停留在三灣沒有北進的空档,鰲拜陸續收拾了兩萬余兵馬。皇帝的舅舅科爾沁親王吳克善也響應外甥的召喚,帶著所部返回了梅花山下的舊營。順治和舅舅談話時,沒有提及一句科爾沁兵北退的事,只是表達了對戰死的三舅舅索諾木的哀思之情。

經清點,此役清軍共陣亡(被俘、失蹤)37000余人,其中滿州兵4200余人,蒙八旗4100余,內蒙及外蒙兵共7000余,漢軍損失二十一個牛錄4700余,綠營損失近兩萬人。除此以外,退回揚州的正白、鑲白兵只剩五個牛錄不到千人,據信有三千左右的兩白旗兵陣前倒戈降了太平軍。

鰲拜戰敗後,原守銅山一線的噶布喇害怕遭到太平軍前後夾擊,也倉皇率軍往揚州方向撤退。後與從戴家莊一線撤下來的貝勒常阿岱、蒙古郡王額森、雍貴、佟國維、剛阿泰等部會合在揚州西面的白羊山一帶,合有兵馬一萬三千有余,內中滿蒙騎兵只不到四千。

噶布喇和常阿岱都害怕會被皇帝治罪,因此不敢馬上前往揚州。待揚州索尼消息過來,說是皇帝連鰲拜都沒有治罪,常阿岱他們方才松了口氣,由常阿岱領頭往揚州發去奏疏。

銅山清軍退往白羊山後,太平軍第十五鎮和新三鎮余部在鎮將齊豪和邵成國的指揮下東進三十余裏,與第五鎮殘兵會師。第十五鎮有兵2600余,新三鎮有兵1900余,第五鎮殘兵1300余,三鎮兵力相加竟不足一鎮。但三鎮卻以巨大的傷亡重創了兩萬余清軍,僅在戴家莊,第五鎮就斬殺清軍五千有余;銅山一線,清軍傷亡也達到了三千多。

鑒於於世忠戰死,三鎮兵又都殘缺,已經無法再獨自承擔進攻任務,周士相便命第五鎮殘部暫歸齊豪指揮,三鎮進駐戴家莊,將俘虜的大量漢軍和綠營兵補充三鎮。待俘虜補充到位後,三鎮優先返回瓜洲,渡江休整。

……

順治的心情很是不好,三灣大敗的第二天,北京就來了急遞,說是董貴妃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這讓順治愈發煩燥,既擔心北京的愛妃,又擔心眼前這大敗的爛攤子。

揚州城內有一種意見,認為皇帝已經沒有必要再留在揚州,大軍當即日北返,揚州就丟給太平軍好了。

首議撤軍的是漕督蔡士英,蔡家是漢軍八大家之一,所以他的話得到了不少官員贊同,尤其是漢軍出身的將領們。滿蒙官員們也有很多人傾向撤軍,這場大戰就好比當年的松錦大戰,不過獲勝的明軍而矣。在這些滿蒙將領看來,太平軍能夠取得這場大戰勝利的原因一是他們有運河水道之便,二是武器太過厲害。揚州左近又實在不適宜大兵團騎兵作戰,本身又在十多年前被屠城過,單從丁口錢糧上說,揚州府已算是下府,因此就是塊雞肋,食之無味,不如就此放棄,大軍立即退往北方。

大學士巴哈納認同撤軍意見,指出大軍一旦北返,太平軍固然能夠取得揚州城,但卻也無法向北進取。他提議皇帝須馬上回京,但可在徐州和南陽等地留駐精兵,這樣以步兵為主的太平軍勢難威脅到山東和河南。等朝廷喘過這口氣,再和太平寇決一雌雄也不遲。

順治召開了禦前行營會議,隨軍的議政大臣和督撫官員盡數參會。

“皇上,臣以為揚州已不可守,禦駕當行北返,擇大將鎮守徐州,以防太平軍盡據江淮之地。”

漕督蔡士英小心翼翼的跪稟,他的前任亢得時在海匪大舉入寇時,奉命出師高郵以援南京,結果卻被海匪嚇破了膽子,以為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竟在途中從船上跳河自殺。現在的形勢,他這繼任漕督下場恐怕十分的危險,所以他竭力勸說皇帝撤軍放棄揚州,沒了揚州,他這漕運總督自然就名不副實,不必擔負什麽守土之責了。

順治心不在焉地望著蔡士英,眉頭緊皺著,卻不吭聲,不知是不是在聽臣子說話。

蔡士英不見皇帝示下,不敢起身,又不敢擡頭,只好再稟一遍,略略提高聲音。

“朕知道了。”

順治冷冷的吐出幾個字,卻再無後話,這讓蔡士英一頭霧水,不知道皇帝到底是不是采納他的建議。行營一眾漢臣都是一幅心事重重的樣子,內閣大學士巴哈納簡直就是滿臉烏雲,倒是索尼不改常態,但他微微發顫的手指,表明他在努力壓制內心的不安。因為三灣之敗,雖然皇帝寬恕了他,沒有治他的罪,但鰲拜此刻在旗內卻是威望掃地,這從他低頭站在那不作言語便可看出。從前,鰲拜可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