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

吳三桂其實是對稱帝已經動心,然卻又幾多顧慮。問天意或許也是他給自己稱帝的一個理由,若上天都認為他吳三桂當稱帝,那自是順天應人。此所謂不問蒼生問鬼神矣。

天意是什麽,無人能知。

天意虛無,從無實像,胡於宣說邙山中有神仙,其實也是信口胡謅,順著吳三桂之心而為。但王爺真要見神仙,問天意,胡於宣就必須滿足這個願望。

吳應熊深夜拜訪了胡於宣,吳應熊走後,胡於宣找來了宋友謙。此人是鳳陽人,字敬夫,年少務文,十余歲中秀才,之後未有寸步之進,在鄉間為塾師。後張獻忠破鳳陽,便離鄉四處流離。後來也不知怎麽就流落到了保寧,以說書為生,過得十分窮困潦倒。一日,胡於宣不知怎的路過,生了愛材之心,便收他在幕下,後又推薦給吳三桂,在當時的平西王府內做一書辦。

宋友謙不知胡於宣深夜找他何事,待落座後,便聽胡於宣道:“你可想王爺稱帝?”

“王爺稱帝?”宋友謙一驚,下意識道:“這可是大好事啊!”

胡於宣微微一笑,道:“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爺若能稱帝,你這王府中人將來可有莫大好處。只是王爺對於稱帝一事尚在猶豫,故我特意將你找來。”

宋友謙也是聰明人,當下就道:“先生是想要我做些什麽嗎?”

“有件事要你去做。”

“先生盡管吩咐,即使要小人上刀山,下火海,小人也願意幹!”

胡於宣笑道:“沒那麽嚴重,只要你去趟邙山即可。”

……

次日,吳三桂便在胡於宣、吳應熊和大女婿夏國相等人的陪同下去了邙山。邙山位於洛陽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余脈,崤山支脈,是洛陽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最高峰為翠雲峰,上有道教名觀上清宮。

今日天氣很好,吳三桂難得一覽山景,故心情舒暢,便對眾人道:“這天可真是好的。”

邊上的胡於宣聞言心中一動,上前道:“不是天好,而是王爺鴻福齊天!”

吳三桂“噢”了一聲,詫異道:“此話怎講?”

胡於宣笑道:“自上旬以來,一直是陰雨天氣,為何今日卻晴朗起來?只怕是上天得知王爺要問天意,故而天氣大變。”

“是麽?”

吳三桂笑了起來,不管胡於宣所言是真是假,又是否恭維,這話總讓他高興。吳三桂為了問天意,特地穿的便裝,護衛人等也盡是遠遠跟著,只他和胡於宣、吳應熊幾人在前,遠遠看去,倒像是洛陽城的士紳上山遊玩。一行人先來的呂祖庵前,只見大殿雄偉,四周又都是蒼翠松柏,吳三桂忍不住在心裏贊嘆一聲,然後邁進去。走進呂祖庵,向呂祖像行跪拜之禮後,吳三桂緩緩起立,閉目沉思片刻,便轉過身子朝旁邊一老道走去。朝老道行了一禮,吳三桂很是客氣問道:“道長,我想測問一下吉兇,不知可否?”

不想老道對吳三桂目視很久,卻是搖頭道:“此處非居士測問之處。”

吳三桂驚訝道:“卻是為何?”

“此處乃百姓小民祈福求平安之處,居士所問非百姓小民之禍福,老道豈能為你測?”老道一幅世外高人模樣。

老道所言讓吳三桂心中打鼓,莫不成自己真有天子跡象,不然,老道為何說自己所問非百姓小民之禍福?

念及於此,吳三桂正了正身子,向那老道求教道:“那道長可否告知,我該上何處去測?”

老道拿手一指山峰:“至上清宮便可。”

吳三桂答謝道:“多謝道長指點。”然後轉身就走。

老道突然喊道:“居士慢行!”

吳三桂忙停了下來,轉身問老道何事?

老道說道:“居士此時不能上山。”

“那我該何時上山?”

“居士須在山下洗耳恭聽凈塵身,等日落月升之時方可上山,否則所測不靈也。”

吳三桂恭敬道:“多謝道長指點。”

老道看著吳三桂一行遠去,突然想起了什麽,想說些什麽,然而終於什麽也沒說。

……

經過一段攀登,吳三桂一行又來到上清宮前。相傳老子曾在邙山煉丹,故這上清宮專奉祀老子。此時西邊已看不到太陽,只剩下一片紅雲,像血一般。集賢峰間,雲霧縈繞,有如仙境。“邙山晚眺”被譽為“洛陽八景”之一,吳三桂見此佳境,心情又是大為開朗,笑道:“唐朝詩人張籍詩雲: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遊。本王原以為這是詩人的誇張之作,今日一見,卻覺得佳境勝詩。”

吳三桂極少談及詩文,只因自己出身武科,對詩文少於研究,怕自己搬弄詩文會貽笑大方。今日因心情極佳,又見此境,才忍不住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