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五軍都督(第2/3頁)

因為之前有過軍團一級的編制,現在新建軍一級編制,難免和軍團這一級職能重合,導致指揮系統混亂。所以周士相決定將現有各軍團編制一律裁撤,正式恢復大都督府這一洪武年間節制中外諸軍事的機構。

當日從廣州北伐時,周士相用的就是大都督的名義,只是卻沒有恢復大都督府,而是一直以齊王府和軍部來執行大都督府的功能。現在重新恢復大都督府,將齊王府和軍部的相關職司並入大都督府,也算是周士相對太平軍軍政體系的一次整合。

周士相本人出任大都督,下轄五軍都督,即中軍都督、前軍都督、後軍都督、左軍都督、右軍都督。

五位都督的人選分別是中軍都督鐵毅、前軍都督葛義、後軍都督蔣和、左軍都督邵九公、右軍都督趙四海。

五軍都督各自負責一塊區域,亦稱為戰區。周士相親自劃分了五大戰區,以數字為序,分別是第一至第五戰區。

其中第一戰區為江蘇、浙江、福建三省,由前軍都督葛義負責,下轄五大主力之首的新一軍、胡啟立的新四鎮、甘輝的新五鎮、耿仲德的新六鎮以及兩個暫字頭的乙級鎮。

第二戰區為安徽、江西二省,由後軍都督蔣和負責,下轄新四軍,張勇的新七鎮、李本深的新八鎮,淾德的新九鎮,及魏大龍(浙渾將領)的暫三鎮。

第三戰區為廣東、廣西、貴州三省,由左軍都督邵九公負責,下轄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五軍,王興的新十鎮、張超的新十一鎮、黃四成的新十二鎮、塔新策的暫一鎮、譚詣的暫二鎮、猶三品的暫三鎮、黃元才的暫四鎮等。

第四戰區為湖南、河南二省。由右軍督趙四海負責,下轄郭登第的新十鎮,以原湘西剿軍四鎮改編的兩個乙級鎮、兩個丙級鎮。

第五戰區暫未劃定轄區,由中軍都督鐵毅負責,下轄新二軍和新三軍。

新二軍的駐地暫時在揚州,新三軍則在蘇州。兩者駐地都是在第一戰區內,不過卻不歸負責第一戰區的葛義指揮,原因是因為周士相只是將北上遼東的計劃暫時擱置,卻非就此放棄。等到朝堂和軍隊整頓完成後,周士相仍欲北上遼東,屆時新二軍和新三軍這兩支主力軍就是北上遼東的主力。

從防區職能上看,各戰區不但是負責轄區內的武裝力量,更要承擔相應的使命。

第一戰區和第二戰區都位於對清第一線,顯然,將來是要集中兩個戰區力量北進的。未來這兩個戰區的太平軍可能都要移駐北方。

第三戰區當下的任務則是收復雲南和為進軍川陜做準備,未來,第二戰區很可能承擔西北地區,甚至要肩負占領藏區和哈密等地的任務。

第四戰區是五大戰區中唯一沒有主力軍的戰區,也是兵員最少的戰區。周士相給第四戰區的任務是著手“接管”湖北,配合第二戰區進軍中原。

單從編制和兵力上看,第三戰區無疑是兵員最多的一個戰區,甲級鎮一個,乙級鎮四個,丙級鎮八個。只是除了王有喜的新五軍外,其余各鎮不是原先的地方治安部隊,就是新近收編的吳三桂部降軍,所以雖然兵員多達10萬,可戰鬥力卻在五大戰區中排在倒數第二。不過雲南方面的吳軍將領已經有意向太平軍投誠,四川境內又有慶陽王馮雙禮、督師連城壁等明軍力量在,相對明軍而言,四川吳軍力量可謂十分薄弱。

吳三桂任命的四川巡撫高民瞻基本已經放棄川東、川南等地,集中力量固守在保寧一線。因此第三戰區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和第四戰區一樣,不會遭遇大規模戰事,只要穩打穩進,緩緩圖之便可。

對於大量暫字頭的丙級鎮,周士相原意是趁機裁撤掉一半,投誠過來的降將和從前一樣,先組織將官培訓班,能用的調入乙級鎮,不能用的遣散歸鄉。但這樣做無疑和之前對降將的承諾不符,有過河拆橋的味道在內。所以保留這些降將及降兵,給他們丙級鎮的待遇,是周士相不想做也得做的事。

安南的遠征軍經過這幾年的擴張,不斷吸收安南當地漢人及補充從國內送去的綠營俘虜後,已經有了四個鎮的規模。現在盧光祖帶回一個鎮編在新五軍內,且給的是整字頭的甲級鎮待遇,這對趙自強而言臉上肯定有光。

不過遠征軍其余三個沒有歸國的鎮,都是給的暫字頭。這主要考慮到遠征軍相對安南軍隊是強大,但主要兵員都是原清軍的綠營,在國內太平軍看來都是手下敗將,戰鬥力弱。

盧光祖帶回來的那個鎮能給甲級鎮的待遇,是因為他帶回來的都是遠征軍抽調出來的精銳,在安南這幾年也算是打出來了,進軍貴州表現也十分突出,因此給一個甲級鎮也說的過去。再者,西南方面降軍太多,單王有喜一個甲級鎮難以震住場面,所以給盧光祖部甲級鎮的待遇是形勢需要。而且,也可以借此安撫遠征軍上下,讓他們努力表現,知道自己回國後不會被國內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