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太子人選

南京眼下沒有“內廷”一說,不過卻設有司禮監。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就是當年主動前往夔東遊說十三家攻打重慶的太監潘應龍。

潘應龍原先就是永歷朝廷的司禮秉筆,早年曾在京中禦馬監當過差。算起來,崇禎朝的大太監高起潛還是他的義父。不過和義父高起潛比起來,潘應龍身上多了高所不具備的民族氣節,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定武帝於南京登基後,周士相才讓他擔任了司禮監掌印。

不過潘應龍這個司禮掌印太監和他的前輩相比,卻是名不副實的很。

明制,內閣票擬,司禮批紅,內外制衡,遂有內外廷之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內廷的權力甚至還重於外廷,由此產生了許多權傾一時的大太監。如劉瑾、馮保、魏忠賢等。

崇禎帝登基之後,雖誅殺魏忠賢,大辦逆案,並且裁撤廠衛,使得內廷再也不能和外朝相抗衡,但直至崇禎帝吊死煤山,內廷都依舊存在,只不過權力不如從前那般大。其間王承恩和高起潛二人,也曾權重一時。

兩世為人的周士相雖然對閹人並無歧視,但卻也不喜閹人幹政,也不想再看到南京的皇城裏充斥大量太監,所以即便是不得不重設了幾個內廷衙門,也恢復了司禮監這個內廷二十四衙門之首,但是和從前相比,“內廷”這個說法已經再也無人提及了。

定武朝廷的軍政大權一直是由周士相的齊王府掌控,現在則是由大都督府統一號令。內閣首輔郭之奇都沒有什麽大的權力,況潘應龍這個司禮掌印呢。單說權力的話,就是幾年前被殺的永歷朝司禮太監龐天壽都比潘的權力大得多。

畢竟,那時候朝廷的大小事務永歷還能說上話,哪怕被孫可望視為傀儡那幾年,永歷帝在大多數明軍將士心中還是有一定地位的,這就使得永歷多少還有些威信,連帶著龐天壽這個司禮太監也能“狐假虎威”。

然而到了定武帝這邊,除了南京城裏沒有權力,只會發牢騷的文官們,軍隊當中,這位天子的影響力少得可憐。若說有的話,也就王興、朱統、郭登第那幫早年作為“盟友”身份加入太平軍的將領。但叫這些人起兵反對周士相,只怕他們也有心無力。至於周士相的嫡系,想給他黃袍加身的可不單單是一個香山侯蔣和。

十天前,周士相向朝廷上疏,奏請恢復大都督府。定武帝明知不批這道奏疏,周士相也依舊會恢復大都督府,但因為南都的事還是氣不過將這道奏疏壓了下來。奏疏被壓下來後,周士相倒好,也不再上疏為自己恢復大都督府、整軍北伐的目的辯解,更沒有發動周黨上疏支持,而是直接把事情給辦了。

潘應龍聽說鎮江那邊已經掛起了大都督府的牌子,原先齊王府和太平軍軍部的人員都到大都督府辦公了。各地的公文現在也一律送到了鎮江大都督府,大都督府那邊看過之後,才會摘抄送到南都內閣。並且送來的這些公文下面,都注上了大都督府的處置意見。這把內閣首輔郭之奇氣得夠嗆,因為這種行徑和從前內閣的“票擬”權力有什麽區別?是不是說從今以後,內閣可以不要了,那大都督府直接就是內閣了?要這樣,內閣還要了做什麽?不如罷了了事。

軍隊那邊,周士相的動作也大,聽說要新建五個軍,搞什麽五大都督各司一戰區。種種規劃,包括五大都督人選全是周士相一手操辦,南都這邊連問都不能問。再結合顧炎武搞出來的公揭風潮、錦衣衛到處抓捕這次風潮中出力的科道官員,潘應龍很擔心,周士相是不是北虜未滅就要篡明自代。

若真那樣,潘應龍能做的也只是盡力爭取保住定武帝的性命。要是周士相要弑君,那潘應龍逼不得也只能再次聯絡忠貞營勤王了。他和洪部院談過此事,洪部院的意思是再觀望觀望,若周士相真的走上孫可望的老路,他們這些忠於大明的臣子也只能和他分道揚鑣了。

首輔郭之奇兩天前親自去鎮江質問周士相究竟想幹什麽,這不但但是郭之奇自己的意思,也是定武帝的意思。

自連城壁被迫離開南京前往安徽督辦軍務“病死”任上後,定武帝的身子骨也是一天不如一天。這幾個月,外界瘋傳天子借染病為由罷朝是對周士相的無聲反抗。可潘應龍卻很清楚,事情並不是如外界所想,而是天子真的病了。

從上個月開始,定武帝的視力便越來越不好了。在文村時,定武帝雖然視力也不好,但多少還能視物,現在,卻是很難了。

外朝最近發生的事,定武帝都知道,他曾想上朝,也曾想親自去鎮江問問周士相究竟要幹什麽,但都被郭之奇和潘應龍攔了下來。洪育鰲和兵部尚書張煌言也不想皇帝去鎮江,因為若是皇帝和周士相當面發生沖突,那事情就沒有挽回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