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馬察泰,我是蘇納

定武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太平軍北伐主力由萊州港出發,浩浩蕩蕩駛向東江鎮。

東江,原是毛文龍抗金所在,轄渤海各島、旅順、寬奠等明軍衛堡,及朝鮮境內的鐵山、昌城等據點。

毛文龍死後,東江明軍很快崩潰瓦解,一部死於抗金,一部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帶領下降金,成為漢軍旗主力,也是後來征討南明的主力之一。

甲申年,清軍大舉入關後,東江便一直再未有清軍駐紮,原島上的明軍營地不是荒廢,就是被漁民和海盜占據。

太平軍用了四天時間抵達旅順外島雙島,不費一兵一卒便占據了皇城島、廣鹿島、大小長山等島嶼,並迅速以大小長山島為中心,建立了北上作戰的指揮本部。

因為濰縣一戰有部分滿州兵逃脫,這部分滿州兵識破了偽裝為於七義軍的水師陸戰隊身份,貝勒屯泰已經八百裏加急向清廷急報太平軍大舉北進。

太平軍水師的龐大船隊行駛在北方海域,也無法隱藏蹤跡。北上時,水師的快船曾經發現不少漁船窺伺船隊,種種跡象表明,清廷很可能已經知道太平軍主力奔赴遼東。

為此,占領遼東諸島後,周士相立即下令新二軍在軍長蘇納和總鎮邵成國的帶領下自遼南登陸,占領沿途清軍衛堡,奔襲遼陽,直搗盛京,一舉端掉滿清老巢,爾後以盛京和遼陽為支撐點,向寧錦一線進軍,盡最大可能封堵遼西走廊。

隨軍北上的大量浪人、海盜和青壯則沿新二軍進攻之路,掃蕩區域內所有滿州人的村落,確保無一人落網。

周士相則親率水師主力、新三軍和親兵鎮在朝鮮仁川進行登陸,發動朝鮮攻事。

蘇納接到軍令後,顧不得全軍剛剛經長途海運,疲憊不堪,親自帶領整三鎮自金州南關登陸,目標直搗遼陽。

……

遼陽城,原大明遼東都司所在,自國朝始便為關外軍政中心。天啟元年,金軍攻克遼陽,遼東巡按禦使張銓陷城中,被押見奴,立而不跪,反而引頸以待。

奴將張銓押回官署,城中漢民淚灑要求保護好張使君。張銓聽後對大家說:“你們都是好百姓。”說罷,整好衣帽,謠拜京師,然後揮劍自刎,年僅46歲。同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其後相繼攻克廣寧、沈陽,四年後遷都沈陽,改名盛京。

隨著廣寧、義州牢牢掌握在金軍之手,遼陽的戰略地位下降,不再為關外第一大城,更多的成為遼南和沈陽的聯系所在。天聰二年,洪太命將遼陽城防務交予鑲藍旗,鑲藍旗主濟爾哈朗派兵800常駐遼陽城。

甲申年,關外清軍大舉入關,留在關外的滿州八旗多是下五旗的老弱。順治十七年,盛京將軍敦拜領軍入關之後,留在關外的滿州八旗兵更是稀少,遼陽守軍也只兩百余人,守將為鑲藍旗擺牙喇出身的馬察泰。

馬察泰自出任遼陽城守後,做得最多的便是收稅。遼陽地處南北交通要地,雖因清朝大舉入關,遼陽喪失了關外重要軍鎮的地位,但卻在商路上發達起來。

關外之地本就是皮毛、人參、東珠的特產之地,各族都有交易,便是東北的朝鮮也有商人前來貿易,這自然便使得商稅極其發達,單是遼陽一年的稅收就足以養活半個盛京城,所以這遼陽守將是大大的肥差。

不用拿腦袋賣命,每日只數銀子喝酒,這等好日子讓馬察泰樂不思蜀,可是十多天前也不知怎麽回事,往常打南邊旅順、永寧、金、蓋數州過來的商隊一下絕了蹤跡,連山關那裏也沒了音信,好像一夜之間除了遼陽城外,這世上便再沒城池和大活人了。

初始幾天,馬察泰還沒有在意,眼下雖是夏季,但用不了多久,這關外的氣溫就會降下來,那時,各族的商人也都收拾歇冬去了,這生意還得等到來年開春才能做,許是今年商人們提前收了。

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從第十天起,遼陽城外的旗民陸續發現有從南方逃歸的旗人,還有一些衣衫襤褸的旗丁,他們帶回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數以萬計的明軍從南邊的海上殺了過來。

明軍從南邊的海上殺了過來?!

聽到這個消息,馬察泰的眼珠都要瞪了出來:這怎麽可能!

馬察泰怎麽也不信明軍來了數萬人,這根本不可能。他估摸多半是海上的盜寇上岸洗劫,這在之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於是,馬察泰顏便帶著他手裏的一個多牛錄旗兵趕往蓋州,欲和那裏的守軍一起將盜寇趕回海上。走到海州時,馬察泰遇見從耀州一路狂逃回來的鑲紅旗佐領固泰。

看到馬察泰,固泰好像見到親爹一樣嚎啕大哭,那模樣就跟死了爹娘一樣傷心。哭了半晌,什麽有用的情報都沒說出來,氣得馬察泰揚手一個皮鞭抽了上去,這才止住了固泰的哭聲,不過他隨後所說的明軍實力卻是讓馬察泰震驚之余發起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