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煽動與傳謠(第2/3頁)

沒有人發現,他用隱蔽的視線掃了夏爾一眼,而夏爾則贊許地輕輕點了點頭,用眼神傳遞了一個“幹得好”的訊息。

“警察來了!”

“警察來了!”

突然,從各處傳來呼喊聲,被煽動起的人們一邊給低聲青年告警,一邊故意制造混亂阻止警察的靠近,給青年的逃離爭取時間。

“公民們,請記得我所說的!”青年再度大喊了一聲,然後從懷中掏出一大疊傳單拼命拋灑了出去,接著鉆入了一條小巷,最後消失不見。

……

“幹得好!”

在急速前行的馬車上,夏爾給青年遞過了一條手絹。“您真的辛苦了啊。”

“一切都是為了事業嘛。”青年人滿不在乎地搖搖頭,然後用手絹擦了擦身上的汗。“看樣子今天挺成功的啊。”

“嗯,確實挺成功的,應者如雲。”夏爾點頭同意。“我感覺效果從未這麽好過。”

“那是當然了,這裏的居民就愛聽這套嘛。”青年笑著回答。

這位就是波拿巴派組織內部的一位煽動家,不過夏爾只見過對方幾次面,而且從未打聽過對方的名字,對方也從未問過夏爾。

“不過,也要多加小心。”夏爾囑托了一句。“最近政府似乎是察覺到了什麽,查得很嚴。”

“嗯,我知道。”青年輕快地點點頭,顯得仍舊滿不在乎。“不過,有時候我真的差點被自己所說的那一套給迷惑住了,真想去真刀真槍地跟著他們去幹上一場!”

“一個煽動家不應該過多關注自己到底在說什麽。”夏爾低聲回答。“我們煽動革命只是為了背叛它,請時刻牢記這一點。”

“我知道的。”

對波拿巴派來說,為了達成最後的目的,先行煽動平民的革命以便推翻王朝,是必要也是必須的手段。

而宣傳和煽動是一門技巧,是要區分對象的,要掌握對方的心理來制定針對性的策略。對每個利益訴求不一樣的群體灌輸同一種宣傳,效果將是極其可笑的。對貧民來說,帝國的榮光和輝煌的理想實在有些太過遙遠了,能夠激發起他們起來打倒現政權的,只有看得到的利益、階級仇恨和共和主義思潮了。所以波拿巴派的宣傳家們,在貧民面前也能毫無顧忌地客串共和主義激進分子。

然而,毫無疑問,波拿巴派的這種宣傳從一開始就帶有背叛的種子。如果成功激起了革命,接下來他們的任務就將是鎮壓下革命,如果建立了一個共和國,那就要和拿破侖皇帝一樣再摧毀一個共和國。對此,夏爾並沒有什麽好掩飾的,想要執行陰謀,想要篡奪自己所覬覦的權力,就不應該害怕承擔陰謀所帶來的汙水和惡名。

夏爾清楚地知道,同樣是在試圖推翻現王朝,但是波拿巴派本質上並非為了廣義上的人民,他們仍舊是在維護某種“反動階級的利益”,對此他並不打算給出什麽高尚的道義狡辯。

他根據自己的立場、利益以及理想選擇了目前的道路,也從來不曾為此後悔。

他也知道如果他的最終理想如果實現了,也將有許多法蘭西人將付出生命的代價,對此他也並不覺得愧疚。

至少,因為我的努力,和1914-1918年將死去一百五十萬人而幾乎一無所獲相比,法蘭西能夠少流很多血而到達最後的榮光——夏爾就是這麽安慰自己的。

而且,他可以盡其所能地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如果一切順利的話。

“不過,有時候我在想啊,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們的目標都達到了,會不會同樣有一批人,用同樣的手段來煽動這些人同樣摧毀我們?”青年突然發問。

“這個?看情況吧。”夏爾含糊地回答。

“看情況?”青年有些驚奇於他的回答。

“人民有一種惰性,在感覺無可退路之後才會選擇推倒一切。”夏爾看著車窗外。“在還能至少活下去之前,很少有人有勇氣去這麽做。所以只要我們以後幹得好,讓人民有事可做,衣食不缺,那麽任何煽動都未必能夠奏效。”

“真的嗎?”

“人民比您想象的要更有忍耐力,即使是充滿了反抗精神的法蘭西人,也不至於天天想要去冒著挨槍子兒的風險造反吧?更別說別的民族了,有些人即使有些到了旁人看上去覺得難以忍受的絕地,他們還會被愚昧或者習慣所迷惑,不去選擇反抗。”

“嗯?”

“我跟您說個故事吧。在遙遠的東方,有那麽一個族群,下層人民的財產甚至人身自由全部都由奴隸主和僧侶所占據,那些人待下層人民如同家畜,甚至時常拿他們的器官和生命當做宗教祭祀用品……然而將近一千年過去了,他們毫無反抗。”

“不會吧?!”

“這不是故事的終結,故事的終結是,後來來了一群外族人,趕跑了奴隸主和僧侶,讓這些人擁有了自由、尊嚴和財產……結果有一天,這些人裏面,有人突然指責外族人是入侵者,剝奪了他們的信仰、侮辱了崇高的傳統,把油塗遍全身,然後把自己點著了活活燒死來抗議外族人的入侵和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