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打俄國人!(第2/2頁)

“說得太對了,特雷維爾先生。俄國人現在已經打到了多瑙河口,接下來肯定是想要進入羅馬尼亞和巴爾幹半島,如果讓他們得逞了,接下來是哪裏?是奧地利還是意大利?無論哪種情況都無法讓人接受!

如果我們不盡快想辦法阻止的話,再過十幾二十年,斯拉夫狂潮將無人能夠抵擋,最終沙皇的灰色牲口們會淹沒整個歐洲,沒有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夠從它的鐵蹄中幸存。為了不讓這一天發生,英格蘭和法蘭西應該站在一起,給俄國人以狠狠一擊,斬斷他們的利爪,讓他們永世記得這個教訓。”

【指1828-1829年的第八次俄土戰爭,俄國戰勝了土耳其,一度殺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但是由於軍中大量爆發鼠疫(2萬士兵中大約四分之一染病)而不得不停止進軍,在普魯士的調停下與土耳其媾和,通過這次戰爭與《亞得裏亞堡條約》,俄國獲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島嶼和黑海東岸,土耳其承認格魯吉亞、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並入俄國。】

“法國政府當時支持了俄國的這一行動,現在我們要去糾正這個錯誤。”約瑟夫·波拿巴輕聲補充。

【當時法國的波旁王朝因希臘起義而支持俄國人。】

不知道是夏爾的錯覺還是什麽,反正他覺得藍絲襪小姐的語氣裏對俄國和俄國沙皇有不少的仇恨。

不過她的話是沒有錯的,此刻的俄國確實貌似十分強大,正將自己的陰影投射到歐洲每一個角落裏。在政治和外交上,它依靠神聖同盟和各種鼓吹,把自己包裝成了正統主義的擁護者和歐洲各國君主的保護者,贏得了各國反動派的高聲喝彩;軍事上,依靠哥薩克和幾乎取之不絕的人力,以及被沙皇機構吹噓起來的“戰無不勝”的戰鬥力,讓各國心中暗暗發憷。

正因為如此,它就破壞了英國所需要的那種大陸平衡,也就毫不意外地成了英國人眼中的大敵。

在歐洲近代史上,有一個看上去很矛盾很奇怪的事情——為什麽和拿破侖針鋒相對、你死我活地打了十五年的英國,會在幾十年之後容忍他的侄子再次重建帝國?

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時候法國已經不再被英國視作歐洲大陸上的最大威脅了,俄國才是,英國人需要法國來遏止俄國,正如當年需要俄國和奧國來遏止拿破侖一樣,毫無疑問英國人當時恨拿破侖,但是成熟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不會讓感情來影響自己的理智判斷。

也由此,對拿破侖三世的崛起,英國人的默認乃至暗中幫助也就可以理解了——相比較有些軟弱的七月王朝,拿破侖的侄子更加敢於和俄國直接對抗。而此刻就在英國呆著的路易·波拿巴,肯定也是向英國人做出了類似的承諾和保證,才得以換到這種默認和暗助。

為什麽稱帝之後不到兩年拿破侖三世就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發動了對俄戰爭?因為他必須這麽做,國內人民對軟弱外交的厭倦、軍人對榮譽和功業的渴望,國外盟友的需求……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必須打這一仗,打俄國人!

夏爾對俄國人沒有這種特別的痛恨,但是從實際分析,他也認同法國必須打這一仗的說法。英國現在還太強,近乎於不可撼動,直接去挑戰是十分不明智的,能和它一起先去打擊另一個敵人,惠而不費。

“我們給英國政府提出的承諾是,一旦波拿巴家族重新登上法國的王座,只要安頓好國家,就馬上跟著英國去狠狠地打擊俄國。”約瑟夫·波拿巴看著夏爾,沒有遺漏他的任何表情,“夏爾,你覺得怎麽樣?”

“很好,非常好,完全應該!”夏爾馬上脫口回答。

“好樣的,夏爾!”約瑟夫·波拿巴松了一口氣。

顯然,針對夏爾·德·特雷維爾先生的最後一次忠誠考驗也圓滿結束了,而且效果也令他非常滿意,夏爾嚴格遵守著波拿巴家族制定的“路線綱領”,這位年輕人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

夏爾一邊回答,一邊心裏也有著別樣的思緒。

1848年波拿巴家族上位,結果就要去打一次俄國人;

某島國1902年和英國簽訂了同盟條約,然後就要去打一次俄國人;

看來19世紀中期後想要去抱英國大腿的國家,都要去刷一次俄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