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視察(第2/3頁)

“好叻,我們這就去吧。”德·斯蒙倒也沒有廢話,直接就帶起了路來。

……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谷地的深處,然後就發現了幾座剛剛興建的土質建築。

“小姐,這就是那些高爐了,鋼水就將從這裏滴溜滴溜地跑出來的,然後再被制成各種各樣的制品,”似乎是因為和專業有關的原因,他口沫橫飛神采飛揚,對撐著小陽傘的夏洛特滔滔不絕地介紹著,“而且,您可別小看它,這可是我專門設計的高爐,我敢保證,在建成之後它們也將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高爐,沒錯的!”

“至少在目前,它將是領先於世界的。”夏爾溫和地在旁邊補充了一句。

聽到了德·斯蒙的介紹之後,夏洛特果然有些意動,她湊得更近了,仔細觀察那些正在鋪設的磚石,然而,她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什麽門道來。

就是這些灰灰黑黑的東西,就能領先世界?她有些弄不明白了。

“沒錯!建成之後,它能以低得多的成本生產出鋼鐵來,讓整個工廠的成本降低大半。我敢說這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簡直能夠改變世界!我一定會因此名留史冊的!”德·斯蒙大聲吼了一句,眼中滿是激動,然後,他又似乎略有些心虛地看了夏爾一眼,“當然,德·特雷維爾先生跟我說過的一些想法也十分有用,對我的啟發很大,我想人們也是不會忘記他在其中的作用的……”

改變世界?而且是我的夏爾做得?夏洛特心頭一動,然後回頭看著夏爾,好像少女時代一樣眼中既有贊嘆和崇拜,又充滿疑惑,“夏爾,你什麽時候又懂這些東西了?”

“呃……啊……這只是我稍微提了一點點想法而已,都是外行人的異想天開,能夠實現這一切的,當然需要德·斯蒙先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當然還需要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夏爾的心裏滿是尷尬,連忙解釋了起來,“德·斯蒙先生,您不用太謙虛,能夠搞出如此驚世的發明,您當然理應享有大名。”

“呵呵,哈哈,哪裏哪裏,這都是因為有大家的幫忙,我才有這樣的機會啊……”工程師連聲自謙起來,但是他臉上的開心和得意是怎麽也隱藏不了的。

這也難怪呢,能夠搞出這麽劃時代的發明,一個工程師又怎麽可能不得意?

不過,夏爾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並不是他有意說的那麽低,他確實起了極大的作用——只不過是盜用了別人的智慧罷了。

人類對鋼的應用和研究歷史相當悠久,但是直到19世紀貝氏煉鋼法發明之前,鋼的制取都是一項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在近代的鋼鐵冶煉史上,有一次極其重大的革命性突破,那就是貝氏煉鋼法。

它是1856年由英國科學家貝塞默(Henry Bessemer)發明的。他設計的高爐,原理上是通過從爐底向鐵液吹風,讓空氣中的氧氣充分參與反應,最終能在10分鐘內將10-15噸鐵水煉成鋼,比過去的煉鋼方法節省90%的時間和費用,從而第一次真正能使大量生產鋼材成為可能——也就第一次使得工業化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鋪展開來。

當然,貝氏制鋼法並不是沒有缺點,因為空氣中氮氣含量很高的關系,所以鋼中具有較高的氮、磷含量,雜質較高。

1879年出現了托馬斯底吹堿性轉爐煉鋼法,它使用帶有堿性爐襯的轉爐來處理高磷生鐵。雖然轉爐法可以大氧氣頂吹轉爐,但它對生鐵成分有著較嚴格的要求,而且一般不能多用廢鋼。隨著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廢鋼越來越多。

在酸性轉爐煉鋼法發明不到十年,法國人馬丁利用蓄熱原理,在1864年創立了平爐煉鋼法,1888年出現了堿性平爐。平爐煉鋼法對原料的要求不那麽嚴格,容量大,生產的品種多,所以不到20年它就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煉鋼方法。

但是,最終還是貝塞默笑到了最後,早在剛剛發明這一技術,貝塞默就曾倡議過用純氧氣取代空氣在轉爐內煉鋼,但是因為純氧制備困難成本太高的關系,直到二十世紀這種生產方法才推廣開來,最終,於1952年,在奧地利出現純氧頂吹轉爐,它解決了鋼中氮和其他有害雜質的含量問題,使質量接近平爐鋼,同時減少了隨廢氣損失的熱量,可以吹煉溫度較低的平爐生鐵,因而節省了高爐的焦炭耗量,且能使用更多的廢鋼。由於轉爐煉鋼速度快且節約能源,故轉爐煉鋼又成為當代煉鋼的主流。

不過,這些東西都是留給未來的工程師們慢慢去考慮的問題了,我只要開個頭,現在能搶先一步把這種高爐建成,然後依靠這些高爐源源不斷地煉出鋼鐵來掙大錢,這就夠了,不是嗎?夏爾心想。

因為前世並不是工程師的關系,所以夏爾也只是大致記得一些有關於貝氏制鋼法的原理的介紹——所幸,在1849年,實現貝氏煉鋼法的技術儲備都已經達到了,所欠缺的也只是思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