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交鋒與譏嘲(第3/4頁)

他說得十分清楚了,也就是說土耳其人並不打算和法國人搞什麽密約,仍舊把英國人看成為土耳其人的最大靠山,哪怕現在是法國人第一個站出來對俄國人開戰來解救他們。

在目前的情勢下,蘇丹的使者會不顧一切地討好法國人,除了一點之外——那就是改變向英國靠攏的政策。

因為,向英國靠攏是蘇丹和他的朝廷們上上下下幾乎所有人的共識,他們願意拼盡全力來向英國人討好,以便換取英國人維持他們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的興趣。

比起法國來,土耳其人更加願意做英國人的走卒,不過這並不讓人意外,因為畢竟英國才是如今縱橫世界四大洋的日不落帝國,法國雖然也是歐洲大國也無法望其項背,所以也無法阻止別人想抱更粗的大腿。

現在只能先想辦法搶到自己能夠搶下來的再說。

英國人不願意看到法國人染指埃及,染指他們和印度之間最為關鍵的交通要道,這一點是十分明確的,而相反,因為他們的國教和正統的基督教會已經分道揚鑣,他們對中東或者說耶路撒冷的基督聖地反而沒有什麽感情,換言之他們絕對不能容忍其他國家控制埃及,但是倒可以容忍別的國家控制敘利亞或者別的什麽地方。

而路易·波拿巴和他的重臣們當然也沒有在這個時候就直接和英國人發生利益沖突的興趣,他們只要能夠趁著這個機會撈到足夠的好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時搪塞法國人民就好——畢竟也有不少法國人對這場戰爭心懷疑慮,他們當然應該盡力去說服這些人。

對夏爾來說,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好意,國家之間也從來不講知恩圖報,而是以利益為優先,所以土耳其人的做法並不會惹怒他,只要他們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行。

“您說的沒錯,英國人現在是我們的朋友,也將是未來並肩作戰的盟友,我們不應該有所隱瞞。”夏爾並沒有如同奧馬爾·薩哈茲害怕的那樣大發雷霆,反而十分平靜地接受了他的說法,並且鼓勵了他,“我希望您能夠開誠布公地和英國人協調立場,並且盡最大努力配合他們的行動,這將讓我們受益無窮。”

“十分感謝您的通情達理,大臣閣下。”奧馬爾·薩哈茲十分感激地再跟夏爾行了個禮,然後突然放低了聲音,“另外,閣下,在離開伊斯坦布爾的時候,蘇丹曾經跟我們交代過,一定要趁著這個並肩作戰的機會,和貴國的人民達成意義久遠的諒解,要讓這場戰爭成為兩個偉大的民族繼續友好往來的契機,而從這一點上來看,我認為您也是幫助我們的最好人選,我們衷心期待能夠通過您,和法蘭西民族在未來也能夠友好相處,友誼地久天長……蘇丹很高興能夠機會向您展示他的慷慨,他迫不及待地希望您能盡早前往我們的首都,以對待尊貴貴賓的方式來接待您。”

人人都知道,特雷維爾和他的老前輩、那位鼎鼎大名的塔列朗親王一樣貪得無厭,最喜歡的就是錢,所以奧馬爾·薩哈茲也不玩虛的,直接就開始談到了賄賂上面了。

特雷維爾大臣在法國位高權重,而且影響力與日俱增,更加是這場戰爭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如果能夠和他談上朋友的話,那麽對土耳其來說當然就是絕好的消息了——至於他個人的道德問題,又有誰會在乎呢?

年輕的阿蔔杜勒·邁吉德一世蘇丹,血氣方剛,而且勵精圖治,滿懷救國的理想,一心想要挽救自己國家日趨衰頹的國勢,而他的一大目標,就是希望用各種手段,在歐洲各國一掃過去的討厭名聲,樹立奧斯曼帝國銳意進取、擁抱文明世界的新形象。

而他也為此作出了不少努力,不僅多次對歐洲國家的大使們釋放善意,殷勤地想要拉好關系,甚至在愛爾蘭遭遇前所未有的災荒、而英格蘭政府不聞不問的時候,他還頂住了壓力自己送了幾船糧食到了愛爾蘭。

通過他的種種努力,如今的歐洲各國對土耳其也稍微改觀了一點,不再是如同之前幾個世紀那樣不共戴天的仇恨,不過幾百年的形象畢竟積重難返,倒也沒有那麽容易友好起來。

“蘇丹的好意我十分感激。”夏爾忍不住笑了起來,但還是搖了搖頭,“不過您也知道,我公務繁忙,就算到土耳其,我也只能以公事為重,將維持軍需看成唯一大事……”

“公事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們都是人不是機器,我們在公事之外還有私生活,而滿足私生活的需要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奧馬爾·薩哈茲也不想和這位大臣惺惺作態了,他露骨地說了出來,“我們雖然並非是應有盡有,但是蘇丹對您確實是一片誠心,只要您有喜歡的東西,我們都會為您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