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抉擇(四)(第3/4頁)

“那也未必,他的本事,大夥都能看得到!”郭威性子非常謙和,笑著否認。“頂多跟我一樣,一邊用他,一邊抱怨罷了!”

“你以後得記得多敲打敲打他,否則,等回到汴梁,站在朝堂上。他再這樣胡鬧下去,早晚引禍上身!”鄭仁誨也不跟他爭論,繼續認真地補充。

“那倒是,君前失儀,可是容易被言官抓到把柄!”郭威對此,深表認同。想了想,低聲答應。

“明公,你,你真的一點兒都不動心?”用耳朵判斷出郭威的親衛們距離自己很遠,鄭仁誨卻忽然換了話題,低下頭,以只有二人才能聽見的幅度追問。

“我……”郭威被問得手一哆嗦,差點就把鄭仁誨當作兵器丟將出去。但是很快,他就又恢復了平素那沉穩大度模樣,幽幽地嘆了口氣,低聲道,“大兄切莫再拿我說笑了。我就是個大頭兵,連讀書識字,都是在當了指揮使之後才有錢請了先生教的。如今已經位極人臣,怎麽敢奢望太多?”(注1)

唯恐鄭仁誨繼續同一個話題,他擺了擺手,幽幽地補充,“況且從黃巢入長安到現在,這都多少年了,天天打仗,你我亂世不夠長麽?想當年,郭某也算是宦門之後,卻都差點活活餓死。那底下的平頭百姓,這些年來,得多少人橫屍溝渠?所以這些年來,郭某想想自己餓肚皮時的光景,就巴不得早點兒將亂世終結。甭說主公待某親若兄弟,即便他待某只是如一般兒郎,就沖著他能讓亂世現出終結的跡象,郭某也不敢再為了一己之私,而令千萬人橫死荒野!”

“明公有如此仁心,乃天下萬民之福!”鄭仁誨聞聽,心中大為感動。退開半步,長揖及地。

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真正讀書人的理想,不應該就是這些麽?能跟在郭威這樣一個心懷萬民的將軍身後結束亂世,自己即便馬革裹屍,此生又有何憾?

“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多禮?”郭威側身避開,然後探出雙手攙扶,“這些話,咱們兩個私下說說,出我口,入你耳就行了。沒必要天天掛在嘴邊上,讓人覺得郭某好像個偽君子一般!”

“那是自然!”鄭仁誨想了想,鄭重點頭。隨即,四下看了看,繼續用極低的聲音補充,“明公有拯救萬民之心,某自當全力追隨。但我觀陛下的最近言談舉止,總覺得他,他已經心力憔悴。萬一哪天他忽然駕鶴而去,太子最近也纏綿病榻,朝政,這大漢江山,恐怕就得交到二皇子承佑手上。到那時,明公多做些準備,才是上上之策!”

“嗯……”郭威最近,也察覺劉知遠的身體、精神和性格,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所以並不認為鄭仁誨是在危言聳聽。沉吟了片刻,用同樣低的聲音回應,“屆時,屆時再說吧。實在不行,我就自請出鎮地方,走得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便是。二皇子雖然性情狂悖,只要郭某不礙他的眼,倒也不至於把我這個叔叔輩怎麽樣。唉,老天爺真不長眼睛,好不容易,亂世才出現了點結束的跡象,卻又,卻又,唉——!”

“唉!”鄭仁誨也覺得非常無奈,低聲陪著郭威嘆氣。

與郭威一樣,他心中一直也存著某種期待,期待亂世早點結束,期待漢唐重歸,四夷賓服。期待像自己一樣的人能過上安居樂業,讀書識字做官,不用整天琢磨著殺人便可以謀取功名。

現在,無疑是他們兩個對目標最接近的時候,只可惜,劉知遠這個天子,恐怕時日無多了。而劉知遠的繼承者,又不似個有道明君。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萬一劉知遠仙去,繼任者不知輕重,胡作非為。恐怕剛剛才安定了沒幾天的中原,又要陷入混亂動蕩之中。

而契丹人,卻已經不是當年的契丹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朝廷,自己的固定軍隊,自己官吏體系和律法條文。趁著中原內亂,再度借助燕雲的地勢策馬南下……

“莫非中原真的氣數已盡,五胡亂華慘禍又要重來?”猛然間想起大唐之前某一段歷史,鄭仁誨心中好生悲涼。正準備再努力一次,勸說郭威好好權衡一下輕重。忽然間,對面沖過來一道黑影,風一般與二人擦肩而過。

“秀峰兄,你這是要去哪?”郭威乃百戰之將,年齡雖然已經大了,反應卻依舊比很多青壯還要敏捷。迅速騰出一只手,抓住了黑影的手腕,大聲問道。

“啊——!”兵馬都監王峻嘴裏發出一聲驚叫,踉蹌了幾下,才重新站穩身形。看著郭威和鄭仁誨,氣喘籲籲地叫喊,“是你們,你們兩個怎麽在這兒?老郭,你怎麽身邊連個親衛都不帶,萬一遼人派了刺客怎麽辦?老鄭,你也真是,也不勸阻一下他!”

“刺客,刺客又不會飛,還能跑到軍營裏頭來?”郭威松開手,笑著搖頭。“秀峰兄,你這是要去哪?急匆匆的,連路都顧不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