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治河(七)

說到最後,話語裏隱隱已經帶上了幾分沉重。

太子柴榮聽在耳朵裏,唯有默默點頭。

戰亂已經持續了七十余年,曾經的大唐盛世,已經徹底成為了傳說。曾經被隨便一個地方諸侯就能打得潰不成軍的契丹野人,如今已經成為需要大周以舉國之力才能扛得住的龐然大物,並且曾經一度攻入汴梁,席卷半個中原。

如果中原再繼續亂下去,恐怕就不僅僅是幾家幾姓妻離子散了。而是要再度重復當年的五胡之亂,所有漢人都會變成兩腳羊,所有雕梁畫棟和經史子集都再度被付之一炬。

義父郭威,後漢太祖劉知遠和澤潞節度使常思三人半輩子苦心孤詣,就是為了結束這場浩劫。他們走著走著就走歪了,他們走著走著,就漸漸忘記了當年的初心。而自己,趙匡胤和鄭子明,卻可以接過他們當初的志向,避開他們曾經走錯的彎路,將大周,將整個中原,努力拉回正軌!

自己、趙匡胤和鄭子明還年青,有的是精力和時間。自己、趙匡胤和鄭子明的起點就比義父那一代人高,未來,也理應比他們走得更遠!

“去吧,記得明天早晨把奏折弄得漂亮些,別讓王秀峰挑你的毛病!”見到柴榮那鄭重的表情,郭威就知道今天自己的話沒有白說,在他肩膀上輕輕按了按,低聲吩咐。

“是,父皇,兒臣定不負你所望!”柴榮用力點頭,拱手告別。轉過身的瞬間,背影居然帶上了幾分決絕。

父子兩個當天夜裏都輾轉反側,第二天早朝,卻抖擻精神,相互配合著,把預先的安排,都盡數兌現。

期間,雖然遭到了王峻等老臣的一些擎肘,然而,畢竟郭威心意已決,再加上治河自古以來都是件費力不討好的苦差,其他人都避之唯恐不及。所以,很快,反對者就自動偃旗息鼓。

散了朝後,柴榮立刻著手準備。又花了些時日,調集人員和物資,終於趕在下一波暴雨降臨之前,水陸兼程離開了汴梁。

他急著做出成績堵朝中某些人的嘴巴,所以早在出發前,就派人給好兄弟鄭子明送了信,約後者與自己在博州匯合。而鄭子明雖然身在滄州,對王峻於汴梁城內針對自己的那些小動作,卻並非一無所知。因此,無論是為了幫義兄柴榮的忙,還是為了自保,都沒有拖拉的理由。接到信後,立刻點起三千精銳,押著數十船輜重,沿運河一路奔向了目的地。

博州,十日後。

渾濁的黃河之水,如同一條朝天怒吼的蛟龍,帶著呼嘯聲而來,卷著漫天的泥沙,奔騰而去。

滾滾波濤,使勁地拍打著岸邊,帶起一個又一個令人恐怖的旋渦。

對此地,鄭子明和郭榮兩個,都不陌生。

兩年前,郭威起兵南下復仇,各路人馬約定的匯合地點,就是博州。當時,初出茅廬的滄州軍,還以整齊的軍容,激昂的士氣,嫻熟陣列配合,引起了友軍一陣陣驚呼。高懷德、符昭序等人,也是在此地與鄭子明相識,進而彼此結為關系親密的好友。

而現在,曾經的大校場,已經徹底沉入的水下。曾經的河岸碼頭,已經變成了一座大湖的中心。當年眾將比武的高地還在,就緊鄰在剛剛形成的大湖邊上,看上去如同一頭俯身飲水的怪獸。在“怪獸”的脊背處,有個堆滿了鳥屎的木頭亭子,則正是當年復仇大軍開拔時的點將台。

點將台裏,鄭子明和郭榮苦笑著站在一處。放眼望去,濁浪排空,水霧彌漫,前方是一片汪洋,左右則各是一片沼澤。

博州城其他地方,也跟腳下的情況差不多。肆虐的河水,將地勢低窪之處,全都變成了湖泊。原本的城墻和城內樓台館舍,已經盡數被河水泡塌。城內的十余萬男女,被河水淹死了大約三萬有余,剩下的七萬余人,此刻都逃到了三十裏外,隔著一條幹水溝的夾河縣。與其他從各地蜂湧而至的十幾萬災民一道,如同數群初生的羔羊般,嗷嗷待哺。

而夾河縣城,原本只是個彈丸之地。全縣城鄉人家總計才不過四千多戶,怎麽可能容納得下忽然湧來的二十余萬流民?幾乎是在短短數日間,整個縣城就變成了大雜貨攤子,旅館客棧,寺廟道觀,都擠滿了人。大街小巷,墻根屋檐,也全都是三尺高的簡易窩棚。以往熱鬧喧嘩的大街上,布滿了屎尿垃圾。街道兩邊的店鋪,十家有九家關門謝客。唯一還開著門的只有妓院,只需要付出幾個蕎面窩頭,就可以將黃花大閨女往裏頭拉。並且還能可著勁兒挑,個子矮,臉上有斑點,性子不狗溫順的,一概不要!

“好在你帶了糧食和腌鯨魚肉過來,否則,為兄我真的要在夾河縣大開殺戒了!”想到城內某些地方大戶那趁火打劫的醜惡行徑,柴榮的火氣就不打一出來。狠狠踢了點將台的柱子一腳,咬著牙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