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太子劍(第2/3頁)

楚歡搖頭道:“小弟不知,正要請教!”

裴績道:“說來也巧,其實這還是我當年前往川中聽人偶爾談起。”

“川中?”

“是!”裴績點頭道:“當年大華國破,群雄紛爭,天下諸侯立國一方,當今聖上秦國自然是個中翹楚,屈楚離自號楚國,亦是秦國勁敵,而尚有一國,秦國當年也是耗費數年,損兵折將才攻破,那便是當年在川中存在的天蜀國!”

“天蜀國?”楚歡皺眉道:“倒是聽說過,傳聞是三國蜀漢劉備的後裔建國。”

裴績點頭道:“倒也是打著蜀漢的旗號,究竟是不是劉備的後人,那卻不知道了。天蜀國主劉詢倒也算是一代梟雄,在川中稱雄,天蜀國有一位太子,癡迷劍道,據說當年四處尋訪名師,學習劍道……!”

楚歡陡然明白什麽,眼中微顯吃驚之色。

“天蜀國太子劉耀,十六歲之時,受冠之禮,劉詢賜給他一把寶劍,據說那把寶劍吹毛斷發,削鐵如泥,聲稱是當年劉備的藏劍之一,劉備使雙股劍,劍法極高,所以他的後人繼承先祖的劍道,天蜀國主劉詢亦是劍道高手,而劉耀十六歲的時候,劍法就已經有小成,劉詢賜下的那把寶劍,便是吞雲劍了!”

楚歡吃驚道:“大哥,難道……難道那刺客便是天蜀國太子劉耀?”

裴績道:“這倒不能確定,但是據傳言,當年天蜀國都被秦軍攻破,雖然國主劉詢一脈幾乎盡數被殺,但是唯有劉耀仗三尺劍殺出了重圍,此後便再無此人的消息,就像在人間蒸發。也有人說那只是傳言,劉耀當年在城破之時就死於亂軍之中。”頓了頓,輕聲道:“但是秦軍並無找到劉耀的屍首,雖然也有人說劉耀的屍首被鐵騎踐踏成肉泥,可是誰又敢確定劉耀真的死了?”

楚歡摸著下巴,若有所思。

“劉氏一族在川中頗有號召力,大秦立國,想必朝廷對劉耀的下落也在一直追查,雖說當年各國有不少流落的皇家血脈,但是論起威脅,劉耀無疑是其中最大的。”裴績緩緩道:“刺殺你的那名刺客,就算不是劉耀本人,但是有吞雲劍在手,也必定與劉耀有極大的關系。”

楚歡苦笑道:“大哥的意思是說,我很有可能殺死了天蜀國的太子?”

裴績想了想,才皺眉道:“按理說這樣的可能性不大。劉耀出身天蜀國皇家,雖然國破,但是他也必定一直以天蜀國太子的身份自居,如此人物,怎會淪落成為一名刺客,甚至要親自動手刺殺你?但是話說回來,吞雲劍是劉耀的至愛之物,是一種象征,如果他沒有死,他也絕不會讓吞雲劍落入他人之手。你剛才說及他的年齡,倒真是與劉耀的年紀吻合……!”他顯出疑惑之色,沉思許久,才道:“除非他早已經死了,而吞雲劍流落到他人之手,那名刺客只是得了吞雲劍而已,並非劉耀本人。”

楚歡此時心情十分的復雜,如果說自己真的是殺死了天蜀國的太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該興奮,不過當時情況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便是再選十次,楚歡也會毫不猶豫地想盡辦法殺死對方。

裴績端起酒碗,道:“不管如何,二弟你這次對朝廷而言,卻是立下了大功。劉耀一直是朝廷的心病,此番吞雲劍露出水面,持劍之人已死,朝廷心中這塊石頭終究是落地了。持劍之人如果是劉耀,已經被你殺死,如果不是劉耀,那麽吞雲劍落入他人之手,那也證明劉耀早已經死去,無論如何,吞雲劍出,劉耀這根紮在朝廷心頭上的刺算是被拔出了。”

楚歡嘆道:“這根刺固然被拔出,不過如今大秦國似乎荊刺越來越多了。”

裴績聞言,神情也凝重起來。

他當然明白楚歡話中的意思,洛安城歌舞升平,繁華無比,但是大秦帝國廣闊的疆土之上,卻又是另一番情況。

大秦帝國這幾年迅速衰落,百姓疾苦,各地已經接連發生民變動亂,雖說朝廷極力鎮壓,但是民亂此起彼伏,如果朝廷兀自不顧百姓死活,那麽這種態勢將會愈演愈烈,其中河北道、江淮道都已經形成足以對朝廷產生巨大威脅的氣候,而其他各道的民變撲滅這一團另一團又燃起,朝廷就算有雄兵百萬,也經不起如此折騰,沒有了百姓,就沒有了根基,國力也將無法支撐強大的帝國軍隊,甚至會造成兵變的可能。

國內的動亂愈演愈烈,而邊疆更不穩定,西梁人已經占據西北數州,兀自虎視眈眈,東北還有並不弱小的高麗,赤煉電坐鎮遼東,看似能夠鎮住高麗,但是國內一旦亂起來,赤煉電的後勤無法跟上,後防不穩,那麽素來反復無常的高麗國未嘗不會變臉。

還有北邊的夷蠻人,看似不成氣候,但是真要是中原大亂,誰又敢保證那幫茹毛飲血的蠻人不會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