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陣書(第2/3頁)

楚歡想了片刻,緩緩道:“風將軍已去,赤將軍遠在遼東,不可輕動,而據我所知,雷大將軍當年征戰,身上傷痕遍體,時常發作,已經無法長期堅持統軍作戰,四大將軍,也只有余老將軍能夠坐鎮西北。但是余老將軍年事已高,立國近二十年不曾統軍進行大規模作戰……!”說到此處,話頭便頓了頓。

裴績點頭道:“不錯,余老將軍年過六旬,而肖天問不滿五十,兩人相差十來歲,相比起余老將軍,肖天問的精力更勝,兩大名將對壘,非但要比拼用兵之道,比拼手中握有的兵馬錢糧,還要比拼人的意志和精力,肖天問在精力上已經勝過一籌,他手下的西梁鐵騎,若是換做十多年前,定然不是我大秦鐵騎的敵手,但是如今卻在我大秦鐵騎之上,用兵之道,肖天問與余老將軍算是伯仲之間,如此推算,一旦肖天問手中糧食充足,余老將軍十有七八不是肖天問的敵手。”說到此處,他神情有些黯然,道:“可惜了風將軍,如果風寒笑還活著,正當盛年,肖天問便是連雁門也進不來的。”

裴績顯然對風寒笑十分的推崇,說到風寒笑之時,臉上倒顯出敬慕之色。

楚歡感慨道:“是啊,風將軍……!”輕嘆一聲。

裴績笑道:“其實我想說的是,就算西梁人這次退卻,但是沒有了風將軍,等到他們內部穩定,糧草充足,下次也還是要打進來。余老將軍年事已高,多年戎馬生涯,對他的身體傷害也必大,此番西梁不攻,他朝西梁卷土重來,將更是難以對付,一旦西梁人攻破西谷關,那麽後果必將不堪設想。”他指著桌上畫出的地圖輪廓,輕聲道:“西梁人入關,中原必將大亂,如今我大秦國內已經是危機四伏,外邦攻入,中原必將重陷二十年前的群雄紛爭時候,二十年前天下大亂的狀況我歷歷在目,處處刀兵,人命賤如草,百姓流離失所,任人宰割,萬裏江山萬裏狼煙,處處流血,處處硝煙……我不希望有生之年還會看到當初那些慘絕人寰的情景。”

楚歡神情更是黯然。

他沒有經歷過當年群雄紛爭的時候,但是他能夠想象到那個時候的情景,多少妻離子散,多少家破人亡,多少男兒因為諸侯爭霸喪命沙場,亂世人不如狗,饑餓、恐怖、災難、死亡時刻籠罩在中原大地百姓的頭上。

一個太平時代的到來,是多少人用鮮血和性命換取而來,沒有經過亂世,永遠無法體會到那個時代的黑暗與恐怖。

“當年學兵,是想終結亂世,如今學兵,卻是想保住太平之世。”裴績緩緩道:“帝國雖然民變四起,但是如果聖上能夠醒悟過來,勵精圖治,帝國還能重振雄風,百姓依舊能夠得享太平,但是西梁人攻進來,後果必將是天下大亂,所以無論如何,萬不能讓西梁人打入關中。”

楚歡問道:“大哥去往西北,是想憑自己所學,為西北軍效力,抵擋西梁人?”

“殘疾之身,我雖有心,人不用我。”裴績擺手笑道:“我倒沒有太大的野心。不過余老將軍經略西北,想來還會招攬人才,我前往試一試,也不求真的能為西北軍效力,只是有些策略獻上,若是余老將軍真的能夠采納,或許對我大秦將有大大的益處……!”

楚歡知道裴績雖然身殘,但是心憂天下,更是欽佩,問道:“大哥準備何時動身?”

“其實我幾日前便準備離開。”裴績笑道:“只是不知二弟下落,有些放心不下,所以多等了一些時日,今日見到二弟,我也就放了心,最遲後日,便離京往西北去了。”

楚歡看向秦雷,卻發現那家夥早將鴨掌啃完,滿地骨頭,整個人卻斜倚在墻壁上,已經睡著,無奈笑了笑,問道:“那雷兒怎麽辦?”

“我帶他一同去。”裴績道:“他不能留在秦府,這孩子性子野,不被秦家人害死,他也要闖出大禍來。本來我先前想著將他托付於你……!”

楚歡立刻道:“大哥若真有此意,小弟義不容辭。”

裴績顯出溫和的笑容,道:“我知道二弟定會接受,但是後來想了想,他一直居在京城,這未必是什麽好事,我帶他在身邊,天下走一走,見見世面,對他自是大有好處,好在這孩子雖然性情古怪,卻聽我的話,帶在身邊,好生約束也好。”

楚歡雖然與裴績相處的時間不長,但是義氣相投,此時裴績要離開京城,楚歡心裏卻是有些不好受,就似乎有什麽珍貴的東西丟失一般。

裴績自然看出楚歡心思,眼眸子深處顯出溫情,他與楚歡相交,雖然平淡如水,但是相印在心,一直以來少有人瞧得起他,更沒有人真心相交,而楚歡不嫌棄他殘疾之身,更與他八拜之交,兩人相交只從性情,不從利益,這份情意自然是十分的寶貴,楚歡固然舍不得,裴績心裏卻也是有些不舍,伸手拍了拍楚歡的肩膀,溫言道:“二弟,你我義氣相投,能夠相識,乃是上天賜下的緣分。我走之後,你一切保重,身在京都,處處小心。”頓了頓,輕聲道:“你因齊王來京,更要小心陷入爭鬥,京城看似繁華,實則是天下最險峻之處,而朝堂官場,更是險中之險,一個不小心,必將萬劫不復。不過你為人聰慧,只需記著凡事低調,不可因為身後有王爺撐腰而心性生驕。”